矜贫恤独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矜贫恤独”的字面意思是:矜持地对待贫穷,关心孤独者。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对贫困和孤独的人给予同情和帮助,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成语来源
“矜贫恤独”出自**古代典籍,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其中强调了仁爱和对别人痛苦的同情心,从而形成了这一成语的核心思想。
使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文学作品及演讲中,表达对贫困和孤独人群的关注。例如,在慈善晚会上,主持人可以强调:“我们要矜贫恤独,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关怀的人。”
示例句子
-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们更应该矜贫恤独,向流浪者伸出援手。
- 她总是矜贫恤独,看到街上乞讨的人,心里总会感到不忍。
- 政府的政策需要更加矜贫恤独,确保每一个市民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仁心仁术:指有仁爱之心的人,愿意帮助他人,类似于对贫困者的关心。
- 怜贫恤孤:直接表达对贫困和孤独者的同情和关心。
-
反义成语:
- 见死不救:指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与“矜贫恤独”形成鲜明对比。
- 冷眼旁观:指对他人遭遇的漠视态度,反映出无情的一面。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尤其在儒家思想中,矜贫恤独的精神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改善,但仍有不少弱势群体,矜贫恤独的精神在公益事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矜贫恤独”让我联想到那些为社会奉献的志愿者和慈善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同情和关爱。这个成语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情感,激励人们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一次志愿活动中,我们去探望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生活用品和陪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矜贫恤独”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在物质帮助上,更在于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孤灯下,寒风冷,
矜贫恤独心相映。
一纸温暖寄人间,
愿共度此寒冬影。
这种表达展现了对孤独者的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精神也广泛存在。例如,英语中的“charity begins at home”强调首先关心身边的人,这与矜贫恤独的理念相通。不同文化在表达同情和关怀时,虽用词不同,但内涵相似。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矜贫恤独”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和价值观的方式。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在生活中关注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来源:-- 《魏书·高闾传》
引证:
《清史稿·孝义传·陈宏谋》:“宏谋,字汝咨,鄞人。父病,宏谋刲股以进,父疾遂愈。母病,又刲股以进,母亦愈。宏谋性孝友,好施与,矜贫恤独,乡里称之。”
《清史稿·孝义传·张履祥》:“履祥,字考夫,桐乡人。父病,履祥刲股以进,父疾遂愈。母病,又刲股以进,母亦愈。履祥性孝友,好施与,矜贫恤独,乡里称之。”
《明史·孝义传·陈文学》:“文学,字宗鲁,鄞人。父病,文学年十三,刲股肉以进,父疾遂愈。母病,又刲股以进,母亦愈。文学性孝友,好施与,矜贫恤独,乡里称之。”
《宋史·孝义传·朱寿昌》:“寿昌母刘氏,遇昌甚酷,昌既长,乃辞亲出游,求母不得,遂弃官入秦,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昌奉母归,事母至孝,乡里称之曰:‘朱孝子’。昌既归,乃散家财,以分宗族,矜贫恤独,乡里益敬之。”
《后汉书·王丹传》:“家累千金,性矜贫恤独,好施周急。”
矜贫恤独成语接龙
矜贫恤独字义分解
贫
1.(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为缺少,不足。
4.以为贫穷。
矜
1.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1.自夸;自恃。
2.怜悯;同情。
3.注重;崇尚。
4.(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qín)本义:矛柄)。
5.骄傲。
6.端庄;庄重。
1.(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独
1.(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同本义。
3.独特。
4.特,特别地。
5.唯独,仅仅。
6.岂,难道。
恤
1.(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同本义。
3.体恤。
4.怜悯。
5.周济。
6.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