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

济贫拔苦

拼音pín

繁体濟貧拔苦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济贫拔苦的意思

基本定义

“济贫拔苦”是一则成语,字面意思是“帮助贫困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其基本含义是强调对贫困和苦难的救助,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支持。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慈善行为、社会救助或对他人的无私帮助。

成语来源

“济贫拔苦”一词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表达着类似的伦理观念。在儒家文化中,帮助贫困和减轻苦难是重要的道德责任,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提到。因此,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这一成语可以看作是对古代仁义精神的传承。

使用场景

“济贫拔苦”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写主人公帮助贫困者,展现其高尚品质。
  2.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慈善活动或社会责任时,提到“济贫拔苦”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3. 演讲:在公益活动或募捐演讲中,使用此成语强调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始终秉持着‘济贫拔苦’的信念,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济贫拔苦,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
  3.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济贫拔苦,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1. 救困扶危:意指帮助陷入困境和危难中的人,强调援助的紧急性。
  2. 施恩惠:给予他人恩惠,帮助他人,通常用于形容施予的行为。

反义成语

  1. 自私自利:强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反映与“济贫拔苦”相反的态度。
  2. 置之不理:指对他人的困境不闻不问,缺乏关怀,正与“济贫拔苦”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济贫拔苦的思想与儒家倡导的仁爱精神密切相关,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倡导帮助贫困群体、关注社会问题的呼声愈加高涨。

情感与联想

“济贫拔苦”让我想起了许多志愿者和慈善机构的努力,他们在默默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同时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关注他人、参与公益活动。成语所传达的关怀与温暖,让我意识到社会的责任与自身的角色。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我们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温暖的关怀。在那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济贫拔苦”的重要性。通过亲身参与,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街头的灯光微弱,寒风凛冽。小巷深处,一位老人坐在路边,脸上写满沧桑。我默念:“济贫拔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决定去帮助他。或许,这一份小小的善意,能为他驱散一丝寒意,带去一份温暖。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济贫拔苦”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charity begins at home”,强调施予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是强调对他人困境的关注与帮助。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济贫拔苦”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对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倡导。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激励我关注社会问题,传播关爱与温暖。未来,我将更积极地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来源:常行慈悲,济贫拔苦,归将有余数不足者,将安乐施厄者。

来源:--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讲经文》

例句举善荐君子事,~圣贤心。

济贫拔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pín), 贝部,共8画

1.(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为缺少,不足。

4.以为贫穷。

读音(kǔ), 艹部,共8画

1.(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同本义,即“荼”。

3.病;病痛。

4.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5.又。

6.痛苦;困苦。

1.粗劣

读音(jì,jǐ), 氵部,共9画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读音(bá), 扌部,共8画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

济贫拔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