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涂炭的意思
基本定义
“苍生涂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苍生”指的是广大人民,“涂炭”则形容人民生活在极其困苦和痛苦的环境中。整体上,这个成语表达了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状况,常用来指责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忽视。
成语来源
“苍生涂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和文学。在《孟子》中提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因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成语因此应运而生,成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人民苦难的描述。
使用场景
“苍生涂炭”常用于文学作品、政治演讲、社交媒体评论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借用这个成语来描绘人民在战争、饥荒或自然灾害中的艰难处境。在政治演讲中,领导者可能会使用此成语来强调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这场战争中,很多家庭破碎,苍生涂炭,令人痛心。
- 政府应该关注民众的疾苦,不能让苍生涂炭。
- 经过多年的动荡,国家终于恢复了安定,苍生不再涂炭。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民不聊生”:强调人民生活困苦。
- “水深火热”:形容生活在极度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
-
反义成语:
- “安居乐业”:指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 “繁荣昌盛”:形容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更替往往伴随着“苍生涂炭”的局面。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民生的重视,以及统治者对人民责任的强调。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这一成语在当代依然适用。
情感与联想
“苍生涂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愤怒。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普通人,激发出对社会公正和人道关怀的思考。在表达时,它可以用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呼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报道时,我会联想到“苍生涂炭”。比如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我看到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让我想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促使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事业。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城市的街头,苍生涂炭,人民饥肠辘辘,眼中满是无助。然而,在一位年轻人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团结起来,努力改善生活,最终让希望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城市。”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plight of the common people”,虽然没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但同样表达了普通人民的苦难。不同文化中对社会不公的关注都存在,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苍生涂炭”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醒,提醒我们关注社会民生,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历史和情感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和思考方式。
来源: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来源:--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
例句: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
苍生涂炭成语接龙
苍生涂炭字义分解
苍
1.(形声。从艸,仓声。本义:草色)。
2.同本义,引申为青黑色。
3.灰白色。
4.姓。
生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炭
1.(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同本义。
3.火。比喻灾难;困苦。
4.姓。
涂
1.(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同本义。
3.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4.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道路。也作“途”。
6.十二月。古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