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栉进士的意思
基本定义:
“不栉进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梳理头发的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象征着文人学士的地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拘小节、洒脱不羁,尤其是在外表和礼仪上不拘泥于传统规范。
成语来源:
“不栉进士”出自《红楼梦》,其中提到了一位才子不修边幅,但才华横溢的形象。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外表的轻视,强调内在修养和才华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常用来反映其不拘小节的态度。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某人时,可以形容他们的随意和不在乎外表。
- 演讲:在鼓励人们关注内在素质而非外在形象时,可以引用该成语。
示例句子:
- 他虽然不栉进士,但才华横溢,常常吸引众人的目光。
- 在这个追求外表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会欣赏那些不栉进士的人。
- 她的文笔如泉涌,虽然总是衣衫不整,实在是个不栉进士的才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不拘小节:强调不在意细节,注重整体。
- 潇洒不羁:形容人随性洒脱,不受约束。
-
反义成语:
- 衣冠楚楚:形容人衣着整齐、优雅,注重外表。
- 循规蹈矩:形容人守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进士不仅是学术的象征,更是社会地位的标志。成语“不栉进士”反映了文人对名利和外表的看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内在修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价值观依然存在,尤其在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的文化中。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有才华但不爱修饰自己的人,他们往往在创作和思想上有独特的见解。它传达了一种对内在价值的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对外表与内涵关系的深思。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总是衣着随意,但他的课却引人入胜。他的教学风格让我明白,真正的魅力在于知识和智慧而非外表。
创造性使用:
在描写一个文学角色时,可以写道: “他是一位不栉进士的诗人,身着朴素,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华,让每一个倾听者都为之动容。”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unpolished genius”来形容一种不拘小节但才华横溢的人。这种表达虽然不是成语,但传达了类似的思想,反映了对内在才华的重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栉进士”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内在素养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不应仅仅关注外在形式,而应注重内在的深度与广度。这不仅在生活中适用,也在学术与职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
来源: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来源:-- 唐·刘讷言《谐喙录·不栉进士》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一·朱彝尊》:“彝尊少肆力古学,博览群书,康熙十八年,试鸿博,除检讨,与修《明史》。在馆,独成《经义考》三百卷,又著《日下旧闻》四十二卷,《曝书亭集》八十卷。”
《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祯卿少与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仅三十三。”
《宋史·文苑传五·刘恕》:“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外傅之年,诵古文数十篇,至《论语》《孟子》,则能略举其要。十三,欲应进士举,从人假《汉书》《唐书》,阅月皆归之。”
《新唐书·姚崇传》:“崇独不栉进士,以挽郎入仕,历任州刺史、尚书、宰相。”
《南史·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齐明帝时,闻四方骚动,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往反,沼卒,乃覆其论。”
不栉进士成语接龙
不栉进士字义分解
进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同本义。
3.超过。
4.入,走入。
5.奉献。
6.任官;出仕。
栉
1.(形声。从木,节声。本义:梳子、篦子的总称)同本义。
2.用梳子梳头发。
3.清除。
士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