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奴颜婢色

拼音yán

繁体奴顏婢色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骨气"

近义词奴颜婢睐

奴颜婢色的意思

基本定义:

“奴颜婢色”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奴隶的脸色和婢女的神态。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权势者或上级的卑屈、谄媚和迎合,表现出极端的低姿态和依附性。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后汉书·冯衍传》中的一句话:“冯衍者,太尉之奴,居上位,常以奴颜婢色奉承权臣。”这说明了其最初是用于描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对权贵卑躬屈膝的人,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权力的依附与迎合。

使用场景:

“奴颜婢色”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写权力关系或人际关系的场合。它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尤其是在批评某些人的态度时。例如,在职场中,有人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指责同事过于谄媚上司的行为。

示例句子:

  1. 他对公司的老板总是表现出奴颜婢色,令人感到厌恶。
  2. 在权力游戏中,不少人不得不以奴颜婢色的姿态来保住自己的位置。
  3. 这种奴颜婢色的态度不仅让他失去了尊严,也让他在同事中失去了信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阿谀奉承:指以谄媚的方式迎合他人,尤其是权势者。
    • 趋炎附势:形容迎合权势,依附于强者。
  • 反义成语

    • 刚正不阿:形容人正直,不屈从于权势或利益。
    • 不屈不挠:形容在逆境中坚定不移,不向权势低头。

文化与社会背景:

“奴颜婢色”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权力的依附关系,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职场文化中。许多人在面对权威时,可能会选择迎合,而不是坚持原则。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保持独立性和尊严,反对过度的谄媚。

情感与联想:

“奴颜婢色”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常常让人联想到卑微、屈从、失去尊严的形象。使用这个成语时,通常会伴随着批判和不满的情绪,反映了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不认可。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总是对上司表现得极为谄媚,甚至在工作中主动承担过多的责任,只为取悦上司。这让我想到了“奴颜婢色”这个成语,并在与他交流时,试图提醒他不要过于卑微,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将“奴颜婢色”融入到描写人物性格的段落中:

高堂之上权倾天下,
何必奴颜婢色相随。
志在四海无所惧,
岂容苟且怯弱人。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toady”或“sycophant”等词汇,意思是指那些谄媚迎合他人的人。这些表达也带有负面的含义,显示出在不同文化中,对谄媚行为的普遍厌恶。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奴颜婢色”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能传达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含义。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独立思考,抵制对权力的盲目追随,在表达时更要坚守原则和尊严。

来源: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来源:--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李林甫为人,奴颜婢色,曲意承迎,上所亲爱。”

《清史稿·奸臣传·和珅》:“和珅性狡黠,善伺人意,奴颜婢色,以事上官。”

《明史·奸臣传·严嵩》:“嵩为人,外宽内深,凡所举动,多奴颜婢色,以媚上官。”

《宋史·奸臣传四·秦桧》:“桧性阴险,好谀佞,奴颜婢色,以事上官。”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能伺候人主意,故为上所亲爱,每议政事,上必曰:‘林甫在此,事必谐矣。’其为人也,奴颜婢色,曲意承迎。”

奴颜婢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án), 页部,共15画

1.(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2.印堂,两眉之间。

3.额头。

4.面容,脸色。

5.姓。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bì), 女部,共11画

1.(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2.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3.古代妇女的谦称。

读音(nú), 女部,共5画

1.(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2.同本义。

3.对人的鄙称。

4.自称。

5.古时青年女子的自称,或称“奴家”。

6.看作奴仆;贬低;使沦为奴隶。

奴颜婢色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