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nzhāngduànjiǎn

残章断简

拼音cánzhāngduànjiǎn

繁体殘章斷簡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近义词残编断简

残章断简的意思

基本定义:

“残章断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残缺的章句和断裂的简札”,引申义是指零散的、残缺不全的文献或资料。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事情的片段或不完整的状态,强调内容的不足和缺失。

成语来源:

成语“残章断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在《左传》中,有“残章”这个词,而“断简”则是形容文字的残缺。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古籍的珍视和对完整知识的向往,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断代。

使用场景:

“残章断简”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研究以及日常对话中。例如,在讨论古代文献的保存状态时,可以用“残章断简”来形容某些文献的缺失。在演讲中,提到某一历史**时,如果只有零散的资料,也可以用此成语。

示例句子:

  1. 这本书虽然是“残章断简”,但仍能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
  2. 他对历史的了解只停留在“残章断简”的阶段,无法全面把握整个**的脉络。
  3. 许多古籍因战乱而“残章断简”,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修复和整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片段零散”:强调事物的不完整和零碎状态。
    •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的破损或不完整。
  • 反义成语

    • “完整无缺”:形容事物的完好和齐全。
    • “条理清晰”:形容信息或内容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书籍和文献的保存受到重视,“残章断简”这个成语反映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传播和数字化,虽然文献的保存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对完整知识的追求依然存在。

情感与联想:

“残章断简”给人一种遗憾和不完美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的遗失、文化的断裂。它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文化遗产,并努力去填补知识的空白。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关于古代文化的资料,只能借助“残章断简”来了解当时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多么重要,也促使我更积极地去研究历史。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残章断简”:

历史如烟散落天涯,
残章断简诉无涯。
往事如风难再寻,
唯留片影在心家。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fragmentary”或“incomplete”来表达与“残章断简”相似的意思,但这些词语通常更侧重于描述事物的状态,而“残章断简”则带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层含义,强调对完整性的渴望。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残章断简”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表达,还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来源: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来源:-- 宋·陆游《会稽志序》

引证

《清史稿·艺文志》:“古籍流传,或因兵燹,或因水火,多成残章断简。”

《梦溪笔谈·艺文》:“古书多残章断简,非博学之士,难以辨识。”

《宋史·艺文志》:“历代遗书,多有残章断简,学者宜加甄别。”

《文心雕龙·练字》:“是以临文用字,必慎所择,或因残章断简,或缘讹传讹。”

《旧唐书·经籍志》:“古者简策繁重,以竹木为之,故有残章断简之称。”

残章断简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iǎn), 竹部,共13画

1.(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3.书籍;信札。

4.古兵器。鞭类。

5.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6.简省;简易;简单。

读音(zhāng), 立部,共11画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读音(cán), 歹部,共9画

1.(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同本义。

3.毁坏;破坏。

4.凋谢。

5.凶恶;狠毒。

6.残缺,残废。

读音(duàn), 斤部,共11画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残章断简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