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武纬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文经武纬”是一个四字成语,字面意思是“文”指文治,“武”指武治,“经”与“纬”是古代织布的经线与纬线,象征着治国理政的两种重要方式。整体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在治理上既要有文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的治理)也要有武治(军事、国防等方面的治理),强调二者相辅相成,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成语来源
“文经武纬”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原文为“文治之政,犹如经纬”,后来演变为“文经武纬”。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治国理政的重视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文官出任治理事务,武将负责军事防御。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中使用频繁,尤其在政治、军事、历史等领域的讨论中。例如:
- 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以描述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
- 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以总结一个人的管理风格。
- 在演讲中,可以作为论证国家发展战略的依据。
示例句子
- 在国家治理中,既要重视文经武纬,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 他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深知文经武纬的重要性。
- 古往今来,文经武纬始终是治国的两大支柱。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文武双全:形容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
- 文治武功:强调文治与武功的结合。
反义成语:
- 偏重一方:只注重某一方面,不兼顾另一个方面。
- 文弱无能:指缺乏文治和武治的能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治与武治的结合被视为治国理政的理想状态。历史上,许多成功的统治者都深谙此道。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文经武纬”让我联想到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只有文与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平衡感也在我表达观点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时,曾经尝试将“文经武纬”的理念应用于社团管理,既注重活动的文化内涵,也重视组织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社团的活动质量。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国王在治理国家时,常常思考“文经武纬”的道理,最终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明君。诗歌中可以写道:
文经武纬治国道,
和谐共生立伟业。
千秋万代承其志,
繁荣昌盛共复兴。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balance of power”(权力平衡)来表达,强调不同力量之间的相互制衡。尽管具体表述不同,但核心思想具有共通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文经武纬”的学,我意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背景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高了我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任何领域都要追求全面的平衡,才能实现更好的成果。
来源:文经武纬,训徒陟步。
来源:--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文经武纬,中兴名臣。”
《明史·徐达传》:“文经武纬,功盖一时。”
《宋史·岳飞传》:“文经武纬,国之柱石。”
《旧唐书·李靖传》:“文经武纬,一代之英。”
《南史·王僧孺传》:“文经武纬,训师如神。”
例句:两子都有~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
文经武纬成语接龙
文经武纬字义分解
经
1.(古字为“巠”。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同本义。
3.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4.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5.经典。
6.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1.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纬
1.(形声。从糸(mì),韦声。本义:织横纱)。
2.同本义。
3.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与南北向的“经”相对。
4.行星的古称。
5.琴徽,系琴弦的绳子。
6.地理学上所假想为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南北分度线。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以南的叫南纬。
武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2.指干戈军旅之事。
3.士,兵,卒。
4.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5.舞蹈
6.足迹。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