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奸巨恶的意思
基本定义
“元奸巨恶”一词由“元”、“奸”、“巨”、“恶”四个字组成:
- 元:原本、根本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本源。
- 奸:指奸诈、阴险的行为,通常指不正当的手段。
- 巨:形容规模大、程度深。
- 恶:指坏、恶劣的性质。
综合来看,“元奸巨恶”可以理解为“根本的阴险恶行”,用于形容那些极其阴险、恶劣的行为或人。
成语来源
“元奸巨恶”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成语,可能是现代汉语对某些词汇的组合,常见于网络用语和某些文学文本中。它的构成元素各自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描述阴险和恶行方面,历史文献中常有提及。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批评或揭露某些人或行为时,例如:
- 政治演讲:用以谴责某些不当行为或政策。
- 文学作品:描写反派角色或邪恶行为时使用。
- 日常对话:当形容某人或某事极其恶劣时可以使用。
示例句子
- 他的行为真是元奸巨恶,令人发指!
-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元奸巨恶的势力试图操控一切。
-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展现了元奸巨恶的本质,令人厌恶。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阴险狡诈:形容人心机深沉,行为不正。
- 恶贯满盈:形容罪恶累积到极点。
-
反义成语:
- 光明磊落:形容人做事正直、坦荡。
- 善良淳朴:形容人心地善良,性格单纯。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元奸巨恶”反映了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尤其是在政治、商业等领域。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直接地表达对不正之风的批判。
情感与联想
“元奸巨恶”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反应,联想到社会中的不公和邪恶。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抵制这些行为,维护正义。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遇到不道德竞争时,我曾用“元奸巨恶”来形容对手的行为,以强调其不正当性。这种表达加深了同事们的共鸣,使大家更加团结。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月下独行影自斜,
元奸巨恶暗中发。
正义虽迟终会至,
心存善念不怕邪。
这种使用展示了成语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illainous deeds”或“malevolent actions”,都用于形容恶行,但“元奸巨恶”更强调行为的根本性和极端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元奸巨恶”的学习,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它在语言学习中帮助我理解如何通过词汇传达情感和立场,进而增强我的表达能力。
来源:若果然当此之际,一毫马脚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恶,还合他讲甚么性情来!
来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引证:
《旧唐书·奸臣传下·卢杞》:“杞既秉政,志操不伦,又专权自恣,道路以目,时人谓之元奸巨恶。”
《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复三年》:“崔胤与李茂贞相结,欲以图朱全忠,全忠闻之,怒曰:‘胤,元奸巨恶也,吾必杀之!’”
《清史稿·奸臣传·和珅》:“和珅用事二十余年,至嘉庆三年以前,未尝一被弹劾。乾隆间,渐浸恣肆,乾隆末年,权势尤盛,仁宗深恶之,谓其为元奸巨恶。”
《明史·奸臣传·严嵩》:“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票拟,又多挟私仇,沮抑气节,大臣被构陷者踵相接,故人谓嵩为元奸巨恶。”
《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衣粮,益市恩立威,既毒民又毒兵矣,元奸巨恶,今不可胜诛。”
例句:不是那~,和曹孟德一样的行为;就是个木偶刍灵,和晋惠帝一般的人物。
元奸巨恶成语接龙
元奸巨恶字义分解
恶
1.(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同本义。
3.泛指一般罪恶。
4.恶人;坏人。
5.丑陋。
6.坏;不好。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2.表示惊讶。
1.要呕吐的感觉
1.讨厌;憎恶。
2.嫉妒。
3.诽谤;中伤。
4.忌讳。
5.羞耻,羞愧。
巨
1.(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2.同本义
3.距离。
4.大;很大。
5.岂,难道。
6.最。
奸
1.干犯,抵触。
1.(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同本义。
3.伪。
4.(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5.同本义。
6.作乱或窃夺。
元
1.(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同本义。
3.天。
4.君。
5.开始;起端。
6.道家所谓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