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残贼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安忍残贼”字面意思是安然忍受残酷的贼人。基本含义是指对残酷、恶劣的事物或行为采取忍耐态度,常用来形容对敌人或恶人纵容、容忍,甚至是默许其行为。
成语来源
“安忍残贼”来源于古代历史或文学作品,但具体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它常被用来描述在面对不公正或邪恶的情况时,表现出一种无所作为的态度。可以理解为对社会不公的容忍,或对邪恶势力的放任。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安忍残贼”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描绘英雄面对敌人时的无奈和忍耐。
- 日常对话:用来形容某人对不公或恶行的容忍态度。
- 演讲:用于批评社会现象,强调对邪恶行为的不应放任。
示例句子
- 在这个腐败的社会中,有些人安忍残贼,选择了沉默,而不是反抗。
- 面对身边的恶行,我们不能再安忍残贼,必须站出来发声。
- 这位领导人对下属的失误表现出安忍残贼的态度,导致了更大的问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坐视不管:形容对发生的不良事情选择不去干预。
- 默许其恶:指对恶行的默认和纵容。
-
反义成语:
- 挺身而出:形容勇敢地站出来反对不公。
- 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强敌,积极反抗。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安忍残贼”反映出人们对不公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面对不良现象时,不能选择沉默,而应勇敢发声,促进社会的正义与和谐。
情感与联想
“安忍残贼”带给人一种无奈与愤怒的情感,常常让人联想到对邪恶势力的无能为力。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的不公时,不能选择逃避,而应积极行动。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对不公现象的忍耐。看到身边的某些行为被默许,我意识到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安忍残贼”,社会将更加混乱。因此,我决定在集体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大家共同面对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这片黑暗的森林中,有一群安忍残贼的猎人,他们的心中燃烧着对正义的渴望,尽管身边的恶徒肆虐,但他们仍选择忍耐,静待时机,终将反击,捍卫心中那片光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turning a blind ey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对不良行为的视而不见。这种表达反映了对不公的容忍态度,和“安忍残贼”在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安忍残贼”的学习,我理解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的反映。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对正义的追求,勇于反对不公。
来源:安忍残贼,背违正道,故曰不道。
来源:-- 《唐律·十恶》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三》:“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恣耳目之欲,忘生养之功矣。昔宋人有言,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帝不纳。”
《后汉书·陈蕃传》:“蕃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恣耳目之欲,忘生养之功矣。昔宋人有言,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帝不纳。”
《汉书·刑法志》:“秦用商鞅连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烹之刑。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始安忍残贼,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安忍无亲,贼其君,弃其民。”
安忍残贼成语接龙
安忍残贼字义分解
贼
1.(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2.同本义。
3.特指杀害。
4.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5.刺客,杀人的人。
6.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残
1.(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同本义。
3.毁坏;破坏。
4.凋谢。
5.凶恶;狠毒。
6.残缺,残废。
忍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安
1.(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同本义。
3.安逸,安乐。
4.安宁。
5.缓慢。
6.使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