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nglu

依样葫芦

依样葫芦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依样葫芦”的字面意思是依照某种样子去制作葫芦,隐喻照搬、模仿他人的做法或风格。它强调一种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行为,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

成语来源

“依样葫芦”源于传统手工艺中制作葫芦的过程。古代工匠常常根据样品来制作物品,以确保质量和形状的一致性。该成语在历史上逐渐演变为批评那些没有主见、纯粹模仿他人而不求创新的人。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作者可能用“依样葫芦”来描写某个角色的盲目模仿,表现其缺乏个性或创造力。
  2.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的讨论中,可能会用来调侃那些总是跟风的人,比如“你又在依样葫芦,真没意思。”
  3.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劝诫听众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只会模仿他人。

示例句子

  1. 他做事总是依样葫芦,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想法。
  2. 这种教育方法只是依样葫芦,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不是依样葫芦地复制竞争对手的做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别人的样子去模仿,强调模仿的生硬与不自然。
    • 人云亦云: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随波逐流。
  • 反义成语

    • 独树一帜:形容有独特的风格或成就,与依样葫芦的盲目模仿形成鲜明对比。
    • 创新求变:强调勇于变革与创新的精神。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依样葫芦的现象在各个领域均有体现,如教育、商业、艺术等。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快速获取信息的便利使得模仿行为愈发普遍。然而,社会也越来越强调创新与个性,依样葫芦的行为逐渐受到批评。

情感与联想

“依样葫芦”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在团队合作中,有些人会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而失去个人的思考和创造力。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曾经在某个项目中,我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引,几乎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果项目完成得不尽如人意。后来我意识到,应该勇于尝试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单纯地“依样葫芦”。

创造性使用

在我的小诗中,我尝试将“依样葫芦”融入其中:

模仿他人如依样葫芦,
无心创造便失去。
独立思考犹如花开,
才有芬芳自成趣。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例如“copycat”,也有模仿的意思,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独立思考、只会复制他人行为的人。这种表达也带有贬义,反映出文化对创新与独立思想的重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依样葫芦”的学习,我认识到独立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避免盲目模仿,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成语在语言学习与表达中亦提醒我们,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思维与创造的载体。

来源: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来源:--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

引证

《镜花缘》第九一回:“紫芝道:‘我仿宋玉《九辩》:独不见闰土依样画葫芦,胡卢提而若此,何其谬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四回:“两个已处处都同他商量过,一切都照着外头排调,他依样葫芦的都答应了。”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桩事,儿子出起个五更,自己端汤送水,一面烧火,一面打发他吃,吃完了,又去烧火,依样葫芦,一连三天。”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少年心性,好的是那歌楼舞榭倚翠偎红绿水青山闲茶浪酒,况兼身伴有的是东西。只是他人离乡贱依样画葫芦,且混帐起来。”

《朱子语类》卷四:“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因说‘依样画葫芦’,曰:‘那个是好欺底?’”

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例句我们~总可以学好。

依样葫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ú), 艹部,共12画

1.(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读音(lú), 艹部,共7画

1.(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读音(yàng), 木部,共10画

1.(形声。从木,羕(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2.假借为“像”。式样。

3.形状,模样。

读音(yī), 亻部,共8画

1.(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同本义。

3.倚仗,仗恃,仰赖。

4.依靠;托身。

5.同意;允许。

6.遵照,根据。

1.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依样葫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