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文牵俗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拘文牵俗”的字面意思是“拘泥于文字,牵引着世俗”。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务时过于拘泥于形式和文字,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实际情况,常常导致思维僵化和缺乏灵活性。
成语来源
“拘文牵俗”一词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对古代文人、士大夫在写作或言谈中过于追求辞藻华丽、形式规范的批评。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和政治中较为普遍,许多文人在表达时常常受到传统格式和当时社会风俗的限制。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写作、演讲或日常交流中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创新和灵活性的人。例如,在文学讨论中,可以用来指责某位作者的作品虽然用词华丽,但内容空洞;在日常对话中,可以形容某人的发言过于拘泥于传统,而未能切合实际。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他的发言虽然很有文采,但却显得拘文牵俗,没有触及实际问题。
- 我们在创新的时候,不能拘文牵俗,要勇于打破常规。
- 这篇论文尽管遵循了所有的格式要求,但却给人一种拘文牵俗的感觉,缺乏个人的见解。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拘泥于法:指过于严格地遵循规则和法律。
- 墨守成规:指固守旧规,不敢创新。
-
反义成语:
- 开拓进取: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 灵活变通:指能够根据情况变化而调整策略或做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往往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和规范,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在表达和创作中显得拘谨。然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创新和实用,因而“拘文牵俗”的批评在今天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追求形式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容的实际意义。
情感与联想
“拘文牵俗”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对传统的依赖和对创新的恐惧。它提醒我在生活和学*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限制。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中,有时会因为过于关注论文的格式而忽视了内容的创新,这让我意识到在写作时应当平衡形式与内容,避免拘文牵俗的陷阱。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写作比赛中,我尝试用“拘文牵俗”这个成语写了一首诗:
字里行间寻常意,
拘文牵俗难自拔。
心中火焰欲腾飞,
何妨打破旧规法。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uck in a rut”,意指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或*惯中。在不同文化中,尽管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都有对形式主义和缺乏创新的批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拘文牵俗”的学,我意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传统思维的警示,也是对自我表达的一种鼓励,促使我在未来的交流中更加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来源: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齿,拘文牵俗,修诵习传,当世取悦云尔哉。
来源:--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夫拘文牵义,比合形势,不得不然也。”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
《后汉书·王符传》:“夫拘文牵义,比合形势,不得不然也。”
《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史记·礼书》:“故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
例句:不~,则守职者辨治矣。
拘文牵俗成语接龙
拘文牵俗字义分解
牵
1.(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2.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3.牵制。
4.牵连;牵累。
5.拘泥。
6.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拘
1.(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2.同本义。
3.束缚;限制。
4.拘守;拘泥于。
5.抽搐。
6.钩取,探取。
俗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