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同伐异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标同伐异”字面意思是“标榜相同,攻击不同”。它的基本含义是强调共同的目标或价值观,批评或排斥与之不同的观点或立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某种情况下,表面上团结一致,但实际上却对不同意见采取攻击态度的人或群体。
成语来源:
“标同伐异”源自于古代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和而不同”理念。它反映了在某些政治或社会中,群体可能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忽视或压制个体的差异与不同的意见。虽然具体的文献出处较少,但其思想内涵在历史上常常被提及。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描述一个团体或社会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表现。
- 日常对话:用来批评那些在讨论中不容忍不同声音的人。
- 演讲:在政治或社会**中,强调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同时警惕压制异议的危险。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都标同伐异,几乎没有人敢提出不同的看法。
- 我不赞同这种标同伐异的做法,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观点。
- 领导者鼓励标同伐异的态度,以便更好地推动团队向前发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一言九鼎、众志成城。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团结和一致的重要性。
- 反义成语:和而不同、包容并蓄。这些成语强调了在团结中保持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标同伐异”反映了对群体认同的强烈需求。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人们往往会因为意见不合而遭受攻击,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标同伐异的行为模式相似。这使得该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在我心中引发了一种对社会团结的思考,同时也带来了对个体差异被忽视的担忧。在表达中,我倾向于提醒人们关注多元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追求表面的统一。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团队讨论,大家都希望达成一致,但有一个同事的独特见解被忽视了,导致了后续工作中的问题。我想起了“标同伐异”,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开放地接纳不同的声音。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标同伐异”:
群山巍峨共云霭,
对峙之间有异彩。
标同伐异声势赫,
和谐共处才永在。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Unity in Diversity”来表达类似的理念,但其侧重点是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找统一,而不是压制不同。在不同文化中,对待异议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文化更倾向于包容和讨论,而有些文化则可能更容易出现标同伐异的现象。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标同伐异”的学*,我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理解和尊重差异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促进更有效的沟通,还能在多元的社会中建立更和谐的关系。这个成语提醒我,虽然团结是力量,但在团结中我们也应当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声音。
来源: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
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抵》
引证:
《清史稿·高宗本纪》:“上以言者或指陈时政,或匡正风俗,不欲以党同伐异之见,阻抑言路。”
《明史·刘宗周传》:“宗周上言:‘陛下励精求治,而导之者正人不足,宦寺太多,致在事之臣只以党同伐异为务。’”
《宋史·选举志二》:“淳熙中,命诸生暇日习射,以斗力为等差,比类公、私试,别理分数。自是恒设此科,然终无勉之者。时言者谓:‘士大夫既陷党同伐异之习,而其子弟又多务华以悖实,宜思有以革之。’”
《晋书·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直亮见疾,知与坦之不同,各怀迟疑,乃召绩诣商略言事,语之曰:‘卿常言比党同伐异,今何故尔?’”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标同伐异成语接龙
标同伐异字义分解
标
1.(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同本义。
3.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4.顶端。
5.柱竿之类。
6.旗帜。
异
1.(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同本义。
3.不同。
4.其他,别的。
5.护翼。
6.区别;分开。
同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1.——见“胡同”hút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