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ěrshū

黄耳寄书

拼音huángěrshū

繁体黃耳寄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近义词黄耳传书

黄耳寄书的意思

基本定义

“黄耳寄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黄耳(即黄耳鸟)来传递书信。它的基本含义是通过他人传递信息或信件,通常指的是一种间接的沟通方式。

成语来源

“黄耳寄书”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相传在汉代,有位名叫阮籍的文学家,他常常将书信托付给黄耳鸟来传送。黄耳鸟因其聪明机灵,能够找到主人而受到青睐。这一典故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利用,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智慧。

使用场景

“黄耳寄书”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1.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或小说中,常用来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书信传递的情感。
  2. 日常对话: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通过朋友或亲人传递消息的情况。
  3.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可以用作比喻,强调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他在外地工作,很多消息都要靠朋友们像“黄耳寄书”一样,传递给我。
  2. 在古代,书信的来往就像“黄耳寄书”,充满了对方的思念。
  3.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虽然有了现代通讯,但“黄耳寄书”的方式依然让人怀念。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寄言于人”:即通过他人传达自己的话。
  • “托人之手”:同样指代通过别人来传递信息。

反义成语

  • “亲自到场”:强调亲自参与或传达信息。
  • “面谈”:直接沟通,不通过中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书信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交通不便,许多消息需要依赖他人传递。因此,“黄耳寄书”不仅反映了古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紧密与信任。在现代社会,虽然通讯方式多样,但这种通过人际网络传递信息的方式依然存在。

情感与联想

“黄耳寄书”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信任。每当通过朋友传递消息时,心中都会有一种暖意,仿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情感也提醒我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与沟通。

个人应用

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因手机丢失而无法联系家人。这时,我向同行的朋友请托,让他们传达我的消息,感觉就像“黄耳寄书”一样,虽然无法直接沟通,但依然能够传递我的思念。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写了一首小诗:

秋风送信如黄耳,   
山间传情意更真。   
愿君多多留心语,   
千里共此月明时。

这首诗通过“黄耳寄书”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send a message through a bird”,尽管这个表达并不常用,但可以看出,信息传递的主题在不同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在西方文化中,鸽子(如和平鸽)常被用作信息传递的象征,显示出文化之间的相似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黄耳寄书”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信息传递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沟通的温度与真诚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来源:-- 《晋书·陆机传》

故事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25天时间

例句~并不神奇。

黄耳寄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áng), 黄部,共11画

1.(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黄色。

3.垮掉,坏了事。

4.黄赤色的马。

5.金印。

6.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读音(jì), 宀部,共11画

1.(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2.同本义。

3.委托,托付。

4.依赖;依附。

5.寄放;寄存。

6.寄托。

读音(shū), 乛部,共4画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黄耳寄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