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è

确乎不拔

拼音què

繁体確乎不拔

用法"作谓语;指不可动摇"

近义词确固不拔

确乎不拔的意思

基本定义

“确乎不拔”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确乎”和“不拔”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确实是不能动摇的”,表示某种思想、信念或立场非常坚定,不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改变。它强调了坚定不移的态度和决心。

成语来源

“确乎不拔”出自《荀子·大略》,原文是“故君子之行,确乎不拔”。在这段文字中,荀子强调君子应有坚定的信念与品德,不能被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动摇。该成语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于道德修养和人格理想的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个场景,如:

  1.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或小说中,描述人物的坚定信念或不屈精神。
  2.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理想和信念时,表达对某人坚定态度的赞赏。
  3.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强调追求目标时的决心与坚持。

示例句子

  1. 面对困难,他的信念确乎不拔,从未动摇。
  2.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确乎不拔,始终坚持真理。
  3.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展现了确乎不拔的信念。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坚定不移:强调决心和毅力,表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不变。
  • 义无反顾:指做事有坚定的信念,一旦决定就不再回头。

反义成语

  • 摇摆不定:形容态度不明确,容易改变。
  • 三心二意:表示心思不集中,缺乏决心。

文化与社会背景

“确乎不拔”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坚定信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现代社会虽然面临更多复杂的选择,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在压力和诱惑面前保持信念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确乎不拔”让我联想到坚定与执着,常常在面对挑战时鼓励自己和他人。它传达出一种力量和勇气,激励人们在追求梦想和目标时不轻言放弃。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经历过许多压力和挑战,每当我感到迷茫时,都会提醒自己要“确乎不拔”,保持对目标的信念。这让我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取得一些成就。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

在风雨中,我立如松,
确乎不拔,心如磐石。
无惧浮云遮望眼,
只求明月照归路。

这首小诗表达了坚定不移的信念与追求理想的决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steadfast”或“unwavering”可以与“确乎不拔”相对应。虽然这些词汇在表达坚定性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西方文化中,个人的坚定常常与个人主义相关,而“确乎不拔”则更强调道德与责任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确乎不拔”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表达坚定信念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思想与情感。

来源:确乎其不可拔。

来源:-- 《周易·乾》

引证

《文选·陆机〈文赋〉》:“确乎其不可拔,斯文之光也。”

《后汉书·班彪传》:“确乎其不可拔,是以君子自强不息。”

《汉书·王莽传上》:“确乎其不可拔,天下莫之能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确乎其不可拔者,楚之宝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确乎其不可拔也。”

例句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浩然自守。

确乎不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què), 石部,共12画

1.(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塙”。本义:坚固)。

2.同本义。

3.敲击。

4.竞争。

读音(bá), 扌部,共8画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

读音(hū), 丿部,共5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同本义。

3.表示疑问或反诘。

4.相当于“吗”。

5.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6.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确乎不拔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