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tiàoléi

暴跳如雷

拼音bàotiàoléi

繁体暴跳如雷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人盛怒时的样子"

近义词爆跳如雷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暴躁如雷大发雷霆勃然大怒

反义词温文尔雅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暴跳如雷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暴跳如雷”的字面意思是:暴跳指的是突然跳起来,像雷声一样猛厉。整体含义是形容人非常生气,愤怒到无法控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

成语来源

“暴跳如雷”出自《左传》。在《左传·桓公二年》中,有记载描述某人因愤怒而表现出激烈的动作。成语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愤怒的戏剧性和震撼力,常用来形容愤怒时的冲动行为。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绘角色因某种不公而愤怒的场景。
  • 日常对话:描述朋友在遇到不满时的反应,例如:“他看到那件事后,暴跳如雷,大家都被吓到了。”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某种社会不公引发的愤怒情绪。

示例句子

  1. 当他得知自己被冤屈时,暴跳如雷,愤怒地质问对方。
  2. 看到球员的犯规行为,教练暴跳如雷,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
  3. 新闻报道中提到,市民因环境污染问题而暴跳如雷,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怒火中烧:形容心中怒气很大,无法控制。
    • 气急败坏:形容因为气愤而慌张失措。
  • 反义成语

    • 平心静气:形容心情平和,不受外界影响。
    • 泰然自若:形容处事冷静,毫不慌张。

文化与社会背景

“暴跳如雷”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情绪表达的重视。在社会中,愤怒常常作为情感的正常表达,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不满时。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的情绪表达可能被视为不成熟,因此理解与控制情绪的重要性逐渐被强调。

情感与联想

“暴跳如雷”通常带有较强的负面情感,联想到愤怒、失控和冲突。然而,它也可以引发对正义感的联想,表现出人们对不公现象的强烈反应。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因工作中的误解而感到愤怒,仿佛“暴跳如雷”,但后来我意识到冷静处理问题更为有效。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情绪控制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写道:

当怒火如雷声轰响,
心中不平如潮涌。
理智在风暴中挣扎,
冷静是我唯一的港湾。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 fly into a rage”或“to blow up”,同样形容愤怒的爆发。虽然语义相近,但文化背景可能使得情绪表达的接受度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暴跳如雷”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愤怒时的态度和表达方式。理解和合理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也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情绪。

来源: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来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引证

《明史·李自成传》:“自成闻之,暴跳如雷,乃自将兵击清。”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暴跳如雷,乃自将兵击金。”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闻之,暴跳如雷,乃自将兵击刘备。”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暴跳如雷,乃自将兵击曹操。”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暴跳如雷,乃自将兵击汉。”

故事刘兰芝嫁给焦仲卿为妻,她在焦家任劳任怨,可刁怪的婆婆容不下她,硬要休她回家。焦仲卿只好与她约定男不再娶、女不再嫁,彼此从一而终。刘兰芝回家后,性情暴如雷的长兄逼她再嫁。她只有投水自尽,焦仲卿得知后也自缢身亡

例句他哥哥知道了,气得~。叫了他去骂。

暴跳如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éi), 雨部,共13画

1.(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2.同本义。

3.剧响,巨大声响 。

4.古酒器名。

5.打雷。

6.,敲击。

1.

读音(tiào,táo), 足部,共13画

1.(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2.同本义。

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越过障碍 。

5.内动;一起一伏地跳 。

6.上冒;冒出 。

读音(bào,pù), 日部,共15画

1.显露;暴露。

2.糟蹋,损害。

3.欺凌。

4.徒手搏。

5.凶恶,残暴。

6.急骤;猛烈。

1.(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2.同本义。

3.暴露;显露。

读音(rú), 女部,共6画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暴跳如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