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跣足的意思
成语“披头跣足”的全面分析
基本定义
“披头跣足”由四个字组成,其中“披”意为披散,“头”指头发,“跣”意为赤脚,“足”指脚。字面意思是指头发披散,赤着脚,形容人形象非常邋遢、随意。引申义通常用来形容人不拘小节,或者在某种情况下的狼狈状态。
成语来源
“披头跣足”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原文为“披头散发,跣足而行”,表达了一种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对某种状态的描述,尤其是形容人不修边幅的样子。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及演讲中使用。比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披头跣足”来描绘一个人物的生活状态或心理状态。在日常对话中,我们可以用它形容某人没有打理自己,而在演讲中则可以用来强调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示例句子
- 他今天早上起床匆忙,出门时竟然是披头跣足,令人忍俊不禁。
- 在那片树林中,孩子们披头跣足地玩耍,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 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披头跣足地在海边奔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不拘小节、邋遢、随意。
- 反义成语:衣冠楚楚、整整齐齐、仪表堂堂。
同义成语强调不在乎外表或细节,而反义成语则强调注重形象和细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外表被视为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映。“披头跣足”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尤其是在正式场合。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倡导自然、真实的生活态度,因此这个成语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被正面解读为一种随性和自由。
情感与联想
“披头跣足”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随意和不拘小节,可能引起人们的轻松和幽默感。同时,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或是对世俗规范的反叛。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披头跣足”地走在海滩上,享受着阳光和海浪的亲吻,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这一经历让我体会到不拘小节的快乐。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海边的孩子们披头跣足,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世界只剩下他们的欢乐与无忧。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用“barefoot and carefree”来形容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一种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披头跣足”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描述,更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在语言学*中,关注词汇的深层含义及其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来源: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来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
引证:
《晋书·王敦传》:“敦披头跣足,自刎于武昌。”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披头跣足,自刎于冀州。”
《后汉书·袁绍传》:“绍披头跣足,自刎于冀州。”
《汉书·王莽传》:“莽披头跣足,自刎于未央宫。”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披头跣足,自刎于乌江。”
披头跣足成语接龙
披头跣足字义分解
跣
1.(形声。从足,先声。本义:赤脚)同本义。
足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披
1.(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2.分开;裂开。
3.打开;开发。
4.拨开。
5.覆盖或搭衣于肩。
6.翻开;翻阅。
头
1.(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物的两端或末梢。
4.特指敌对的人。
5.头部有发部分。
6.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1.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