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n

被发跣足

拼音xiǎn

繁体被髮跣足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近义词科头跣足

被发跣足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被发跣足”字面意思是“头发披散,赤脚行走”。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形象狼狈不堪,通常指在困境或灾难中失去了体面和尊严。

成语来源

“被发跣足”来源于《左传》。在春秋时期,这个成语用于描述因战乱而导致的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强调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助和悲惨。成语反映了社会动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脆弱与无奈。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描绘战乱后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悲惨的社会现实。
  2. 日常对话:如在朋友间讨论生活中的困境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不得已或窘迫。
  3. 演讲:在演讲中,可能用来强调社会问题或人道主义危机,激发听众的同情心。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许多人“被发跣足”,失去了家园。
  2. 昨天的暴风雨过后,街道上走着几位“被发跣足”的流浪者,令人心痛不已。
  3. 她在职场上遭遇了挫折,心情低落,仿佛也变得“被发跣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狼狈不堪:形容处境非常困难或尴尬,与“被发跣足”意思相近。
    • 不堪入目:形容景象或状态十分糟糕,令人难以忍受。
  • 反义成语

    • 衣冠楚楚:形容人穿着整齐、体面,与“被发跣足”的状态相对。
    • 风光无限:形容生活得体面、乐观,处于良好的状态,与狼狈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历史背景。“被发跣足”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体生活的影响,这种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在谈论灾难、贫困或社会不公时,能够引发人们的反思与关注。

情感与联想

“被发跣足”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无助和脆弱的情感,尤其是面对不可抗力的**时,个体的渺小和无奈。在表达时,它能够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动听众的同情和关注。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在街头行走时“被发跣足”的景象深深触动了我。这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激励我参与志愿服务,以帮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们。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人都变得‘被发跣足’,在废墟中寻找着曾经的希望与安宁。”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down and out”,形容一个人失去一切,经济困难。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传达了相似的情感与状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被发跣足”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一成语不仅描述了个体的困境,也反映了社会的整体状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

来源: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来源:--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

被发跣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ǎn), 足部,共13画

1.(形声。从足,先声。本义:赤脚)同本义。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读音(bèi,pī), 衤部,共10画

1.(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同本义。

3.表面。

4.被覆;遮盖。

5.蒙受,遭受。

6.及;到达。

1.(后作“披”)。

2.搭衣于肩背。

3.穿着。

4.打开。

读音(fā,fà), 又部,共5画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1.崩坏;停止。

被发跣足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