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nzhuó

魂不著体

拼音húnzhuó

繁体魂不著體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

近义词魂不着体魂不守宅

魂不著体的意思

基本定义:

“魂不著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灵魂不附着于身体”,形容人的神志恍惚、精神不集中,或者说是心神不宁的状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是心情不佳、思想游离的情形。

成语来源:

“魂不著体”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故人之所亡也,魂不著体。”意思是人的灵魂与身体分离。庄子在文中探讨了生命、存在与变化的哲学,反映出庄子对人生命的独特理解。这个成语体现了道家对心灵与身体关系的思考。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情绪状态,如在小说中描述角色因悲伤、焦虑或恐惧而精神恍惚的情景。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它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个时刻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例如,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某人可能会说:“今天我真是魂不著体,连文件都处理错了。”

示例句子:

  1. 经过一整晚的失眠,他今天上班时魂不著体,连领导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2. 她刚刚经历了一场车祸,心里紧张得魂不著体,根本无法专心听课。
  3. 他的思绪在各个问题之间游荡,完全魂不著体,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不在焉”:形容一个人心思不在当前的事情上,无法专注。
    • “神志不清”:形容人的思维混乱,无法正常思考。
  • 反义成语

    • “专心致志”:形容全心全意地专注于某件事情。
    • “心如止水”:形容内心平静,没有杂念。

文化与社会背景:

“魂不著体”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心灵与精神的重视,尤其在道家和中,强调内心的宁静和专注。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很高,尤其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思维涣散,因而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状态。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共鸣与理解,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魂不著体”的状态。它引发了对生活压力与内心平静之间关系的思考,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在考试前夜因为焦虑而感到魂不著体,结果导致考场上表现不佳。这让我意识到精神状态对学*和工作的影响,因此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放松和冥想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魂不著体”: 月光照窗前, 心随梦游远。 思绪如流水, 魂不著体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absent-mind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它更强调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的遗忘或走神,而不是灵魂与身体的分离。因此,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和哲学内涵上,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魂不著体”的学*,我体会到了它在表达心理状态方面的独特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日常交流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一个成语,让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

来源:师师闻道,吓得魂不著体。

来源:-- 《宣和遗事》前集

魂不著体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ún), 鬼部,共13画

1.(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

3.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读音(zhù,zhe,zhúo), 艹部,共11画

1.(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2.显现;显扬。

3.又。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5.画图。

6.明了。

读音(tǐ,tī,bèn), 亻部,共7画

1.(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lǐ)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同本义。

3.手脚、四肢。

4.形体 ;体态。

5.牲体。

6.事物的主要部分。

1.亲近的,贴心的。

2.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3.私下里。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魂不著体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