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革志的意思
基本定义
“洗心革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洗净心灵,革新志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内心的反省与改造,抛弃不良的思想和志向,重新树立崭新的目标和信念。这个成语强调内心的自我改造与追求更高理想的重要性。
成语来源
“洗心革志”的成语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主要体现在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调中。虽然具体来源不详,但其思想可以在《论语》等儒家经典中找到共鸣,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志向的高尚,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和品行的重视。
使用场景
“洗心革志”在多种场合下都能使用:
- 文学作品:常见于古典诗文中,表达人物在经历挫折或迷茫后,决心重新振作的情感。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鼓励朋友或家人,在经历失败后重拾信心与目标。
- 演讲:领导或演讲者在宣传改变或自我提升时,常用此成语来激励听众。
示例句子
- 在经历了事业的低谷后,他决定洗心革志,重新规划人生道路。
- 她在反思了过去的错误后,感到有必要洗心革志,追求更高的理想。
- 这本书鼓励年轻人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气洗心革志,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改过自新:强调改正错误,开始新的生活。
- 脱胎换骨:形容经过重大变化,焕然一新。
-
反义成语:
- 故态复萌:指旧的*惯或状态重新出现,表示未能改变。
- 一成不变:形容事物没有变化,与“洗心革志”的内涵正好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与志向被视为重要的道德追求。“洗心革志”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社会改革和集体意识的提升。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适用性,特别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时,鼓励个体与集体不断更新自我,追求进步。
情感与联想
“洗心革志”让我联想到一种重生的力量,内心的洗涤和志向的革新带来的清新感。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起,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情感反应也促进了对自我反省和成长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学上遇到挫折,感到无比失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洗心革志”,制定新的学计划,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最终,我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夏日的黄昏,我写下了一首小诗:
心中迷雾渐渐散,
洗心革志迎晨曦。
曾经的影随风去,
新生理想如星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urn over a new leaf”,意指重新开始,改正错误。虽然在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更新自我、追求改变的积极态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洗心革志”的学,我对自我提升和内心改造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明白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内心的坚定信念与不断追求理想的重要性。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我不断反思与进步。
来源: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来源:-- 《晋书·潘尼传》
引证: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山,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
《晋书·皇甫谧传》:“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后汉书·王符传》:“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擿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然亦以是自上。符竟不仕,终于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伯惧,使子产如晋,请盟。晋侯许之,乃盟于夷仪。晋侯归,洗心革志,以事天子。”
洗心革志成语接龙
洗心革志字义分解
革
1.(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同本义。皮的总称。
3.用革制成的甲胄。
4.车前的饰物。
5.(lè)。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6.变革,更改。
1.
洗
1.(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同本义。
3.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4.免去;除去。
5.革除。
6.抢光;杀尽。
1.洗脚。
2.姓。同“冼”。
志
1.(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同本义。
3.心情。
4.神志。
5.旗帜。
6.皮肤上生的班痕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