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触即发的意思
成语分析:有触即发
基本定义
成语“有触即发”的字面意思是“一旦受到触动,便会立即发生”。其基本含义指的是某种情况或情绪在受到刺激时会迅速引发强烈反应,通常用于形容紧张的局势或容易爆发的情形。
成语来源
“有触即发”源于军事或武器的比喻,最早可以追溯到弹药、火器等的使用场景。历史上,在战场上,士兵们一旦感受到敌人的攻击或威胁,就会迅速采取反击措施。这一成语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快速反应和自我保护的本能。
使用场景
“有触即发”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描写战争、冲突或激烈对抗的场景时常常使用,来强调形势的紧张和不可预测性。
- 日常对话:在谈论情绪极易爆发或紧张关系的情况下,也能使用该成语。
- 演讲:在政治或社会问题讨论中,强调某种潜在的危机或矛盾即将激化。
示例句子
- 这场比赛双方实力相当,气氛紧张,真是有触即发。
- 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稍有不慎就会有触即发。
- 他的话引起了对方的强烈反应,仿佛有触即发的火药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一触即发:意指稍微一触碰就会引发事情的发生,强调快速反应。
- 紧张局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表达了类似的紧迫感。
-
反义成语:
- 平静无事:形容没有紧张或冲突的状态,与“有触即发”形成鲜明对比。
- 风平浪静:形容没有波动或争斗,环境安静。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尤其在政治、商业和人际关系中,“有触即发”经常被用来描述潜在的冲突或危机,反映了人们对紧张局势的敏感性。在社交媒体和公共讨论中,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往往也会被形容为“有触即发”。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战争、冲突和戏剧性的转折,给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的情绪。它提醒人们在处理敏感问题时需要谨慎,以免激化矛盾。
个人应用
在我与朋友的讨论中,曾有一次因为不同的观点而产生激烈争论,气氛一度紧张,恰似“有触即发”。这让我意识到,沟通时应更加注意措辞,以避免无意中触碰到对方的敏感点。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有触即发”:
月光如水洒庭前,
风起微凉意难安。
心中暗流涌千丈,
有触即发待何年。
这展现了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借助成语的灵活性传达情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the brink of explosion” 或者 “a powder keg”,都能传达出类似的紧迫感和冲突的潜在性。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冲突和危机的普遍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有触即发”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一成语在不同情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潜在冲突的警示,也是对人际关系中敏感性的提醒。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使交流更加生动有力。
来源:言是伤春,意是忆别,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
来源:-- 清·陈洵《海绡说词·忆旧游送人犹未苦》
引证:
《宋史·岳飞传》:“金兵南下,宋金战事有触即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蜀汉与魏吴之间,战事有触即发。”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一年》:“天下大乱,诸侯有触即发。”
《史记·项羽本纪》:“楚汉相争,战事有触即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兵戈有触即发,不可不慎。”
例句:讵合肥欲施其一网打尽之计,是以~,为徐树铮之故,为安福部之故。
有触即发成语接龙
有触即发字义分解
触
1.(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用角抵人或物。
3.撞,碰。
4.遇到;遭受。
5.干犯,冒犯。
6.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发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1.崩坏;停止。
即
1.(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同本义。
3.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4.登上;走上。
5.虽然。
6.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