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zhīzhào

凭几之诏

拼音píngzhīzhào

繁体憑几之詔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凭几之诏的意思

基本定义

“凭几之诏”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依靠桌子上的命令”。其中“凭”表示依靠或凭借,“几”指的是桌子或案几,“之”是一个结构助词,“诏”则是指命令或诏书。整体来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轻松或随意的状态,通常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或命令。

成语来源

“凭几之诏”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传》,其中描述了平原君赵胜在遇到困难时,随意下达命令,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轻率决策的批评,强调了在重大决策时需要深思熟虑。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凭几之诏”通常用来描述角色在面对重要选择时的轻率态度。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随意做决定而未考虑后果的人。在演讲或讨论中,使用该成语可以提醒听众在做出重要决策时要谨慎。

示例句子

  1. 虽然他在会议上轻松地发表了“凭几之诏”,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大家都大吃一惊。
  2. 领导的决策并非“凭几之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3. 在这次项目中,我们不能再“凭几之诏”,否则势必会导致失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随心所欲:指随便、自由地做事情,强调随意性。
    • 轻率决策:指不加思考的决策,强调决策的轻率和草率。
  • 反义成语

    • 深思熟虑:强调在做决策时考虑周全,反映对事物的认真态度。
    • 龟兔赛跑:通过这个成语可以引申出在决策中需谨慎与耐心的道理。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智者的深思熟虑,强调对于重大决策的谨慎态度。因此,“凭几之诏”反映了这种文化氛围,提醒人们要理智对待每一项决策。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商业管理和团队决策中。

情感与联想

“凭几之诏”让我联想到那些因轻率行动而导致的失败和教训,提醒我要在做决定时保持冷静和理智。这个成语也让我思考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我曾因为“凭几之诏”而做了一个草率的决策,结果导致项目的延误。经过这次教训,我意识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冷静分析后果,慎重决策。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道:“他在众人面前自信满满地发表演讲,仿佛每一句话都是明智的选择,但实际上却是‘凭几之诏’,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jumping to conclusions”(急于下结论),同样强调了在未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风险。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所传递的警示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凭几之诏”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决策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注重思考和分析,不仅在言语交流中,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方奉凭几之诏,遽卒,士论惜之。

来源:--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宗伯执持》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凭几而坐,曰:‘吾闻之矣。’”

《后汉书·袁绍传》:“绍凭几而坐,曰:‘吾闻之矣。’”

《汉书·王莽传上》:“莽凭几而坐,曰:‘吾闻之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凭几而坐,曰:‘吾闻之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凭几而告曰:‘寡人闻命矣。’”

凭几之诏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ào), 讠部,共7画

1.(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2.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3.教导;告诫。

4.皇帝下达命令。

5.征召。

6.召见。

读音(píng), 几部,共8画

1.(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2.同本义。

3.依托;仰仗。

4.不论;不管。

5.如此。

读音(jī,jǐ), 几部,共2画

1.(象形。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2.同本义。

3.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

4.苗头;预兆。

5.政务

6.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

1.(会意,本义:微,隐微)。

2.表示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

3.表示否定概念意思是“不多”“没有多少”。

4.表示疑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凭几之诏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