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深望重的意思
基本定义
“德深望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品德深厚,声望尊重”。它指一个人道德修养高,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通常用来形容有高尚品德和良好声望的人。
成语来源
“德深望重”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和人品的高度重视。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强调“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在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例如,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品德的重要性,强调“德行”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通常用于表扬或赞美某人的品德和声望。例如:
- 文学作品:在描写英雄人物时,可以用“德深望重”来强调其道德品质。
- 日常对话:朋友之间谈论某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时,可以说“他真是德深望重,大家都很尊敬他。”
- 演讲:在颁奖典礼上,可以用来形容获奖者的优秀品质。
示例句子
- 他的为人正直,德深望重,深受同事们的爱戴。
- 这位老人的德深望重,使得他的意见在社区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仍然能够保持德深望重的人实属不易。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品德高尚”:强调品德的高洁。
- “声望显赫”:侧重于声望的显著。
-
反义成语:
- “名不副实”:形容名声和实际不相符。
- “恶名昭彰”:强调声望非常差。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传统上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声望。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诸葛亮、朱子等,均以“德深望重”著称,成为后世学的榜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竞争愈发激烈,但“德深望重”的理念仍然适用,尤其在商业、教育等领域,受到道德和声望影响的人物往往更容易赢得信任。
情感与联想
“德深望重”带给人一种崇高和尊敬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值得信赖和钦佩的人物,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成语在表达时,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增强表达的情感深度。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处世非常公正。她的影响力在学校里是无可替代的,学生们都愿意向她请教问题,并在她的引导下成长。这让我意识到,德行和声望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他人。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尝试使用“德深望重”:
山高水长德深望,
晨曦微露映辉煌。
风雨兼程心向善,
岁月悠悠共芬芳。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在英语中有“Respect comes from integrity”,强调尊重来自于诚实和道德。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道德品质同样受到重视,尤其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德深望重”的学,我深刻理解了道德修养和社会声望的意义。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也提醒我在生活中注重自身品德的提升。它在我今后的交流和表达中,将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尺。
来源: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来源:--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
引证: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魏高贵乡公世,与荀顗、何曾、裴秀等俱诣拜陵,顗、曾等共就祥而坐,祥离席曰:‘吾等虽阳愚,忝备位此,足下长者,何自远来!’遂让顗、曾等。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何侯与一朝之臣皆已尽敬,今日便当相率而拜,无所疑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武帝践阼,拜太保,进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帝新即位,虚己以求谠言。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帝遣侍中任恺谘问得失,祥居司隶校尉,进封睢陵公,拜司空,转太尉,加侍中。玺书追褒,以为宗臣,任以天下,赐钱帛牛酒,令朝会位次,辄以疾辞。以睢陵公就第,拜大尉,加侍中,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祥以年老屡乞骸骨,不许。及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吾生值季末,登庸历试,无毗佐之勋,经纶政事,无补衮之职。死其罔恨,正恐内愧神祇。夫圣人知命,大雅明哲,显晦行藏,与时消息。存不骄溢,去不累物。吾虽不敏,庶遵前训,汝等其勖之。’泰始五年薨,诏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帛百匹。时文明皇太后崩始逾月,其后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今听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德深望重,为世所宗。”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德深望重,民之父母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德深望重,为后世师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德深望重,民之父母也。”
德深望重成语接龙
德深望重字义分解
重
1.(字源见“重”zhòng)。
2.重复,重叠。
3.双,成对。
4.多。
5.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6.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1.(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同本义。
3.指音强。
4.大。
5.庄重,慎重。
6.重要;紧要。
深
1.(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2.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3.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4.水深。与“浅”相对。
5.引申为距离大。
6.玄妙,深奥。
望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同本义。
3.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4.希望,期望。
5.看望。
6.比较。
德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3.感激。
4.取得,获得。
5.道德,品行。
6.恩惠;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