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oshūdài

掉书袋

拼音diàoshūdài

繁体掉書袋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示自己"

掉书袋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掉书袋”字面意思是指把书放在袋子里,隐喻的是一种炫耀学识、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压人或显示自己博学的行为。基本含义则是形容某些人在言谈中引用大量书本知识,企图用此来显示自己的学识,但往往让人觉得空洞无物,不够实用。

成语来源

“掉书袋”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古代士人和学者的行为有关。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象征,士人携带书籍以展示自己的学识和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讽刺,指责那些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人。

使用场景

“掉书袋”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角色可能会被描绘成爱好引用书籍的人,借此来突显其性格特征。
  •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或同事的闲聊中,可能会形容某人过于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经验。
  •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掉书袋”来批评那些喜欢引用大量理论但缺乏实践的演讲者。

示例句子

  1. 他在会议上不停“掉书袋”,让人觉得他并不真正理解这些理论。
  2. 学校里有些同学总是喜欢掉书袋,实际操作能力却很差。
  3. 这种掉书袋的方式并不能让你赢得大家的尊重,反而让人觉得烦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空谈理论:指空泛地讨论理论而不付诸实践,强调理论的空洞性。
    • 纸上谈兵:形容只在纸上讨论军事策略,而不付诸实践。
  • 反义成语

    • 实事求是:强调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与“掉书袋”形成鲜明对比。
    • 见微知著:指通过小事看出事物的本质,强调对实际情况的理解和把握。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掉书袋”这个成语往往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经验的人。尤其在职场中,实际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这种成语的使用提醒人们要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情感与联想

“掉书袋”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些在学术讨论中,学者们往往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不仅在学术界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常出现,给人一种无法沟通的感觉。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在团队讨论中总是引用大量书籍和理论,然而在具体执行时却常常出现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掉书袋”所带来的困扰,提醒我在表达观点时,要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运用“掉书袋”:

书卷无边思难尽,
掉书袋中空话多。
实用方能见真知,
切忌空谈失自我。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ok-smart”,指那些在书本上非常聪明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够灵活的人。这种现象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现,反映出对知识与实践关系的普遍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掉书袋”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和实际应用。这一成语提醒我在交流中应更加注重内容的实用性,而非简单的知识堆砌。

来源: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来源:-- 《南唐书·彭利用传》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一·朱彝尊》:“彝尊字锡鬯,秀水人。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

《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宋史·文苑传六·刘恕》:“恕字道原,少颖悟,书过目辄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借《汉》《唐书》,旬日即归之,曰:‘已得其要矣。’”

《旧唐书·李泌传》:“泌字长源,七岁能文,玄宗召试禁中,张说称为奇童。及长,博通经史,善属文,尤工于诗。”

《南史·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

例句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要是一癖。

掉书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i), 衣部,共11画

1.(形声。从衣,代声。本义:有口的盛器,囊属。也指衣袋) 同本义。

读音(diào), 扌部,共11画

1.(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2.同本义。

3.弄,卖弄。

4.划。

读音(shū), 乛部,共4画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掉书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