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扫地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斯文扫地”字面意思是:文雅的风范被扫除,形容一个人失去了文化修养或文雅气质。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在面对粗俗、野蛮或不文明行为时,所表现出的失落或崩溃的文雅气质。
成语来源
“斯文扫地”出自清代作家李义山的《燕山夜雨》,原句为“斯文扫地,庶几无遗”。该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雅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粗鄙行为的抵制,尤其是在动荡的历史时期,文化的衰败常常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风气变迁时,作家可能会提到“斯文扫地”,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失落感。
- 日常对话:在朋友聚会中,讨论某些人或现象的粗俗时,也可以提到这个成语来形容失去的文雅。
- 演讲:在关于文化传承或社会风气的演讲中,使用“斯文扫地”可以强调对文化修养的重视。
示例句子
- 经过这场丑闻后,他的形象彻底变坏,真是斯文扫地。
-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在追求快节奏生活时,往往忽视了文雅的行为,令人感叹斯文扫地。
- 他在会议上的表现,简直让人觉得斯文扫地,完全没有专业人士应有的风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与“斯文扫地”形成对比。
- 失礼失仪:强调不合礼节的行为,类似于失去文雅。
-
反义成语:
-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文雅有礼,表示与“斯文扫地”正好相反。
- 风度翩翩:形容人风采出众,气质优雅,代表了文雅的另一种表现。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雅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德,尤其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斯文扫地”反映了对这种文化理想的失落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雅的标准可能有所变化,但对文雅的追求依然存在。
情感与联想
“斯文扫地”常带有一种失落和惋惜的情感,联想到文化的消逝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忽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保持文雅的气质和行为。
个人应用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曾提到某些网络文化现象的粗俗,感叹“斯文扫地”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让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素养,不被周围的粗俗所影响。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繁华已逝如烟尘,
斯文扫地泪满巾。
古韵犹存心底藏,
愁眉难展与君寻。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化失落的感慨,同时展现了对文雅的追求。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斯文扫地”的概念可以用“loss of civility”来表达,强调社会中对文雅与礼仪的忽视。不同文化对文雅的定义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家对文化修养的讨论愈加频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斯文扫地”的分析,我认识到文化修养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某种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个人和社会文化态度的反思。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观点。
来源: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来源:-- 《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
引证:
《宋史·文苑传》:“斯文扫地,文章之道衰矣。”
《后汉书·儒林传》:“斯文扫地,儒者失其所。”
《汉书·艺文志》:“斯文扫地,礼乐崩坏。”
《史记·孔子世家》:“斯文扫地,天下无道久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斯文扫地,何以自立?”
例句:完全应当罢课抗议!真是~,~。
斯文扫地成语接龙
斯文扫地字义分解
斯
1.(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同本义。
3.扯裂。
4.分开。
5.距离;离开。
6.“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扫
1.(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同本义。
3.掠过。
4.清除,消灭。
5.画,染。
6.祭扫。
地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