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ngdāngbiélùn

另当别论

拼音lìngdāngbiélùn

繁体另當別論

另当别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另当别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另作一番讨论”或“另有一番说法”。该成语通常用来指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另一个相关但独立的问题可以单独讨论,不必与当前的讨论混淆。

成语来源

“另当别论”出自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在书中,作者通过人物对话表达了对某些事物的不同看法,强调了某些问题和情况的独立性。因此,该成语逐渐被用来表示在讨论中某些情况可以单独提出或分析。

使用场景

“另当别论”常用于以下场景:

  1.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时,讲述某个观点时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但独立的问题。
  2. 学术讨论:在学术论文或会议上,学者讨论某个理论时,可能会提到其他理论的独立性。
  3.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此成语来引入新的话题或观点。

示例句子

  1. 这个项目的预算问题需要仔细考虑,至于时间安排,另当别论。
  2. 关于这项政策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再讨论;但对于实施的细节,另当别论。
  3.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至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另当别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另说”:强调另有话要说。
  • “不在此列”:表示某事不属于当前讨论的范围。

反义成语

  • “一言九鼎”:强调某个观点的重要性和权威性,通常不会再有不同的讨论。
  • “无可争议”:表示某个观点已经达成一致,没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讨论和辩论是重要的社交形式。成语“另当别论”反映了人们在交流中对分歧和独立思考的包容态度。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多样化,这一成语在表达不同观点时依然具有适用性,尤其在学术和商业领域。

情感与联想

“另当别论”给人一种灵活和宽容的感觉,能够承认不同的观点并为其提供空间。这种态度在交流中能够促进理解和包容,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分开讨论不同问题的情境。例如,团队讨论项目进展时,我会用“另当别论”来引导大家关注其他相关但独立的事项,以便更系统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另当别论”:

月下独行思绪远, 
浮云似水随风卷。 
此情此景虽难忘, 
别事他日另当论。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另当别论”可以对应于“that’s another story”或“that’s a different matter”,这些表达方式同样用来引入一个新的或独立的话题。不同文化中对独立思考和讨论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相似的表达方式普遍存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另当别论”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在讨论中保持开放的态度,承认不同观点的存在。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升了我在交流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用兵之道,另当别论,非一般将帅所能及。”

《明史·海瑞传》:“海瑞之清廉,另当别论,不可以常人之德行衡量。”

《宋史·王安石传》:“变法之事,另当别论,非寻常政令可比。”

《资治通鉴·唐纪》:“此乃非常之事,另当别论,不可与常例同日而语。”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事有大小,故不可以一概而论,另当别论。”

例句穆宗是年方弱冠,不急于此,谁知祸起不测,~。

另当别论成语接龙

另当别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ùn,lún), 讠部,共6画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读音(dāng,dàng), 彐部,共6画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读音(lìng), 口部,共5画

1.分居,分开居住而各自谋生。

2.割开,分开。

读音(bié,biè), 刂部,共7画

1.(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同本义。

3.分离;分开;分出。

4.区分;辨别。

5.离别;告别。

6.又。

1.

另当别论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