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yánhòu

承颜候色

拼音chéngyánhòu

繁体承顏候色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看人脸色行事,不敢发表"

近义词阿谀奉承

承颜候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承颜候色”的字面意思是“承受(别人的)面容和神色”,即观察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其基本含义为“依附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而行事”,通常指在社交中察言观色、顺应他人的情绪或需求。

成语来源

“承颜候色”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传》。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人对他人表情和情绪的敏锐察觉,以及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对他人情绪的敏感。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例如:

  • 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的社交技巧和情感智商。
  • 日常对话中,指出某人过于迎合他人,缺乏自己的主见。
  • 演讲中,可以用来形容对听众情绪的把握,以增强演讲效果。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会议上,他总是承颜候色,试图迎合领导的想法。
  2. 她对朋友的情绪非常敏感,总是能承颜候色,及时给予安慰。
  3. 他这样的承颜候色让人觉得缺乏个性,难以赢得他人的真正尊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察言观色:指仔细观察他人的言语和神色。
    • 迎合:指迎接和顺应他人的要求或情绪。
  • 反义成语

    • 独立自主:指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
    • 直言不讳:指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顾他人感受。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承颜候色反映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古代士人强调“礼”,即对他人情绪和态度的关注。因此,这一成语在古代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但是在现代社会,虽然人际交往仍然重要,但过度的承颜候色可能被视为缺乏原则或个性。

情感与联想

“承颜候色”让我联想到一种委婉、审慎的沟通方式。它有时给人一种灵活、圆滑的印象,但也可能令人感到不真实或虚伪。这种双重性使得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思考如何在尊重他人感受与保持自我立场之间找到平衡。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合作中,我发现团队中的某位成员情绪低落。我通过观察他的神色,主动与他沟通,询问他的想法和感受,最终帮助他缓解了压力。这让我体会到承颜候色的重要性,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人支持。

创造性使用

在这个人情冷暖的社会中,承颜候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心的波动。每一次微笑与皱眉,都是心底情感的流露,而我,愿做那细腻的观察者,默默守护每一份脆弱与坚强。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reading someone's moo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通过他人的表情和行为来理解他们的情绪。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理解的重视,尽管具体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承颜候色”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日常交流中,察言观色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语言学*中,理解和应用这样的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我的沟通技巧。

来源:畏避势家,承颜侯色,不能有所执据。

来源:-- 《魏书·寇治传》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承颜候色,以事元帝。”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承颜候色,事上接下,皆得其欢心。”

《汉书·王莽传上》:“莽承颜候色,事太后,下至节信。”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承颜候色,以事赵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承颜候色,以事君子。”

例句佞谄之论,~,因其所好,以悦导之。

承颜候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án), 页部,共15画

1.(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2.印堂,两眉之间。

3.额头。

4.面容,脸色。

5.姓。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chéng), 手部,共8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继承。

3.接受;承受。

读音(hòu), 亻部,共10画

1.(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同本义。

3.等候。

4.敬候。

5.看望;问候。

6.预测;占验。

承颜候色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