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身免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仅以身免”字面意思是“仅仅以自己的身体免于遭受某种灾难或困境”。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危险或困境时,能够保全自己,避免受到更大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困境。
成语来源
“仅以身免”出自《左传》。在历史典籍中,描述了一些在战乱或困境中,仅能保全自己而无法拯救他人的情形。它反映了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常常用以形容在不利环境中,个体只能顾及自身安全,而无法顾及他人或更大的事务。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或现代小说中,描绘角色在困境中的挣扎。
- 日常对话:当人们讨论遇到危险或困扰时,可以用来表达自保的心态。
- 演讲:在讨论社会问题或道德困境时,指出一些人只求自保的现象。
示例句子
- 在这场风暴中,他只有“仅以身免”,无法帮助被困的同伴。
- 面对公司的裁员,我只能“仅以身免”,尽量保住自己的工作。
- 战时,许多人只能“仅以身免”,无法拯救自己的家园。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保全自己、保全自身、逃避灾难。
- 反义成语:舍身救人、义无反顾、不顾一切。
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前者强调自我保护而不考虑他人,而后者则强调为他人付出或牺牲。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仅以身免”反映了个体在面对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感。现代社会中,个体面对竞争和压力时,也常常会感到无奈,只能关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忽略了对他人的关心。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带有一种悲观和无奈的情感,联想到在困境中孤立无援的状态。它提醒人们,在危机中,保全自己是第一位的,但也可能引发对社会责任和个人道德的反思。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团队项目中遭遇了困难,虽然我努力工作,但由于团队成员的不合作,我最终只能选择“仅以身免”,把自己的部分完成,而无法帮助整个团队。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尽管我们希望承担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安全和发展仍然是首要的。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风雨如磐,心中惶恐,
仅以身免,难再同行。
浮世苦短,何必执着,
孤舟独行,任凭波澜。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save one’s own skin”,意思也包含了为了自保而不顾他人的情况。这种表达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体现,反映了人类共同面对困境时的自我保护本能。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仅以身免”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和文化,还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处境。
来源: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来源:-- 《战国策·燕策二》
引证: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仁自
《后汉书·班超传》:“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馀级,馀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馀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是时,于窴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西,先至于窴。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将伐郑,郑人请成,晋侯许之,仅以身免。”
例句:难(句难)等相率北走,~。
仅以身免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免
1.(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2.脱掉;脱落。
3.赦免,释放。
4.逃避灾难或罪过。
5.去掉;除掉。
6.罢黜。
1.物之新生、稚弱者。
以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仅
1.(形声。从人,堇(qín)声。本义:仅能,只能) 同本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