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恶不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无恶不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不做恶事的”,用来形容一个人坏到极点,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品极坏、毫无良知和道德底线。
成语来源:
“无恶不为”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描述王莽的种种恶行。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强烈谴责,强调了做坏事的极端性和普遍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 文学作品:在古典小说或现代文学中,可以用来描写反派角色的恶行。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闲聊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个不道德的人的行为。
- 演讲:在社会或政治演讲中,批评腐败官员或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时,可以引用这个成语。
示例句子:
- 这个罪犯真是无恶不为,连小孩都不放过。
- 对于那些无恶不为的商人,法律的制裁是必要的。
- 他在职场上无恶不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罪恶滔天”:形容罪行极其严重。
- “穷凶极恶”:形容凶恶到极点。
-
反义成语:
- “品德高尚”:形容人品端正,有良好的道德。
- “心地善良”:形容人的内心善良,乐于助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无恶不为”反映了对于道德标准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不公、腐败或道德败坏现象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情感与联想:
“无恶不为”常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到的往往是背叛、欺骗和对他人的伤害。这种情感反应使得人们在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时更加激烈。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个曾经信任的朋友,他为了利益不惜背叛我,这让我想到了“无恶不为”这个成语。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他的行为是非常贴切的。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月黑风高夜,恶人心如铁。
无恶不为影,良知泯灭绝。
这首诗试图描绘一个邪恶的角色在夜晚肆意妄为的场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apable of any evil”,强调一个人能够做任何坏事。虽然两者都传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文化背景和语境可能会影响其使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无恶不为”的全面分析,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描述,更是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恰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也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来源:嫉妒于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也。
来源:-- 《隋书·杨秀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无恶不为,无善不举。”
《后汉书·袁绍传》:“无恶不为,无善不行。”
《汉书·王莽传》:“无恶不为,无善不作。”
《史记·秦始皇本纪》:“无恶不为,无善不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恶不为,无善不举。”
无恶不为成语接龙
无恶不为字义分解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恶
1.(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同本义。
3.泛指一般罪恶。
4.恶人;坏人。
5.丑陋。
6.坏;不好。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2.表示惊讶。
1.要呕吐的感觉
1.讨厌;憎恶。
2.嫉妒。
3.诽谤;中伤。
4.忌讳。
5.羞耻,羞愧。
为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