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wénduàn

识文断字

拼音shíwénduàn

繁体識文斷字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近义词识文谈字

识文断字的意思

基本定义:

“识文断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能够识别文字并且能够分辨字句”。其基本含义是指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阅读和书写,尤其是在古代文学或文书中,表示一个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成语来源:

“识文断字”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相关语句,强调文采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识字能力的重视,尤其是在科举时代,识字和文笔的能力对个人的前途至关重要。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代小说或诗词中,常常提及人物的才华,往往通过“识文断字”来形象地描绘角色的文化素养。
  2. 日常对话:在日常交流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或阅读能力上的表现,比如在讨论某个学者或书法家的时候。
  3.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提及“识文断字”可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呼吁重视文化传承和普及。

示例句子:

  1. 他从小就对书本情有独钟,如今已经具备了识文断字的能力。
  2. 在那个时代,识文断字被视为一个人基本的素养。
  3. 虽然他识文断字,但在实际应用上仍需加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文质彬彬”:形容人的文采和气质都很好,文化修养高。
    • “博学多才”:形容知识面广,才能多。
  • 反义成语

    • “目不识丁”:形容一个人没有文化,连最基本的文字都看不懂。
    • “无知无识”:形容缺乏知识和能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识字被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古代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识文断字自然成为了成功的基础。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普及,但该成语依然提醒人们重视文化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情感与联想:

提到“识文断字”,我会联想到学和成长的过程。这个成语不仅代表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石。在现代社会,虽然读书识字是基本要求,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学精神和求知欲更为重要。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关于古文的讨论会,大家围绕着“识文断字”的主题分享了各自的阅读经历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这个成语让我更加意识到文化背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写: “墨香盈袖识文断,字里藏情字外阐。 书卷多情成旧梦,灯下独坐思绪乱。”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literate”来表达“有文化、识字”的概念,然而缺乏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使得两者之间的表达有些差异。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漢字”文化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性,但社会对文才的重视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识文断字”的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能力,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来源: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来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例句你看,先父是个举人,我自幼就~。

识文断字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í,zhì), 讠部,共7画

1.(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同本义。

3.认识。

4.赏识。

5.感觉;识别;辨别。

6.见识;知识。

1.旗帜

2.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3.标记。

4.加上标记

5.记住。

读音(duàn), 斤部,共11画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读音(wén), 文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读音(zì), 子部,共6画

1.(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2.同本义。

3.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4.抚养;养育;教养。

5.爱。

6.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识文断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