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njīnliǎng

掂斤估两

拼音diānjīnliǎng

繁体掂斤估兩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近义词掂斤播两掂斤抹两

掂斤估两的意思

基本定义:

“掂斤估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掂量重量,估算数量”。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认真衡量事物的轻重、大小,通常用来比喻对事情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做出的决策是合理的。

成语来源:

“掂斤估两”最早见于《后汉书·南匈奴传》,其中提到对重量的衡量与估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考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交易和计量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的谨慎态度。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1. 商业交易:在谈判或交易时,商家需要“掂斤估两”,评估商品的价值。
  2. 决策过程:在做出重要决策时,领导者应“掂斤估两”,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
  3. 日常生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人们也常常需要“掂斤估两”,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项目启动之前,我们必须掂斤估两,确保每一项支出都是值得的。
  2. 他总是喜欢在做决定之前掂斤估两,不愿意草率行事。
  3. 经过几天的讨论,我们终于掂斤估两,决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权衡利弊:强调在做决策时考虑利与弊的关系。
  • 三思而后行:指在行动之前反复思考,进行评估。

反义成语

  • 一意孤行:指固执己见,不考虑他人意见或后果。
  • 草率从事:指做事不仔细,随便应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谨慎和周到的做事方式被视为美德。“掂斤估两”反映了这一文化特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审慎的态度仍然适用,尤其在商业和人际交往中。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应急于下结论,而是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情感与联想:

“掂斤估两”让我联想到谨慎和智慧,强调了在面对选择时应有的深思熟虑。它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在一次重要的项目决策中,我与团队一起“掂斤估两”,对各个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选择了最优方案,避免了可能的损失。

创造性使用:

在一篇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细雨轻拂洒窗前,掂斤估两思人间。千里路途何所向,莫让浮云遮眼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weighing the pros and cons”,意思是权衡利弊。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中,常常提到“think twice”,强调在做决策前要仔细考虑。这些表达都强调了审慎和理智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掂斤估两”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表达中,谨慎和深思熟虑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时更加理性和冷静。

来源:一饭之恩,报以千金,岂是掂斤估两的事?

来源:-- 《隋唐演义》第九六回

引证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他也不掂斤估两,见物就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他也不掂斤估两,见物就买。”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也不掂斤估两,见物就买。”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也不掂斤估两,见物就夺。”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钗笑道:‘你不用掂斤估两的,我这里有的是。’”

掂斤估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īn), 斤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2.同本义 。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3.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4.砍削,砍杀。

5.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1.——如“千斤”(qiānjin):起重的工具。

读音(diān), 扌部,共11画

1.(形声。从手,店声。本义:以手称物)。

读音(gū,gù), 亻部,共7画

1.(形声。从人,古声。本义:物价)。

2.同本义。

3.商人。

4.市场税。

5.用同“鼓”。凸起;涨大。

读音(liǎng), 一部,共7画

1.(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3.双。用于鞋娄。

4.匹(长四丈)。

5.车一乘。

6.二。

掂斤估两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