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藏诲盗的意思
基本定义:
“漫藏诲盗”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随意地藏匿,教导盗贼”。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指的是对不法之事的放纵和纵容,或者是无意中帮助了不法分子。其基本含义强调了隐匿和教导的不当性,具有警示和批评的意味。
成语来源:
“漫藏诲盗”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为“其子之言,漫藏诲盗”。这里的“漫藏”指的是随意地藏匿,而“诲盗”则是指教导盗贼,反映出了一种对不法行为的放纵态度。成语在历史上常用于批评那些对社会不良现象熟视无睹或纵容不法分子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代小说或诗词中,可能会用来描绘某些人物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漠视态度。
- 日常对话:当谈论某人对不法行为的态度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不负责任。
- 演讲:在社会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犯罪行为视而不见的人。
示例句子:
- 他对身边的违法行为漫藏诲盗,结果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 社会上有些人对盗窃行为漫藏诲盗,任由其发展。
- 政府在打击犯罪方面需要更加有力,不能再漫藏诲盗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漠不关心:对周围事物不关心,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 见死不救:在别人遇到危险时无动于衷。
-
反义成语:
- 见义勇为:见到正义的事情,勇敢地去做。
-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不犹豫不决。
这些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对不法行为的纵容,而后者则强调对正义的支持。
文化与社会背景:
“漫藏诲盗”在**传统文化中警示人们对违法行为的警惕与反对。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增强,这一成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打击犯罪等方面,提醒人们必须对不法行为保持高度警觉。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醒与反思。它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不应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视而不见,应该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的正义与道德。
个人应用: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听到有人对某些不法行为轻描淡写,感到不满,便引用了“漫藏诲盗”这个成语,提醒大家不要对社会问题掉以轻心。这个表达获得了大家的认同,激发了更深入的讨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使用“漫藏诲盗”:
在这城市的角落,
漫藏诲盗的身影悄然无声,
法律的光芒何以照亮,
每一个隐秘的黑暗心灵?
通过这种方式,我试图表达社会对不法行为的漠视与无奈。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漫藏诲盗”相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ing a blind eye to crime”,意指对犯罪行为视而不见。这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不法行为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共通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漫藏诲盗”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是词汇的积累,更是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它让我意识到,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反映,正确使用成语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漫藏诲盗,冶容诲淫,国家之事,亦犹是矣。”
《后汉书·崔寔传》:“是以贪人聚物,而弱者为盗贼,漫藏诲盗,冶容诲淫。”
《汉书·食货志下》:“是以奸轨弄法,漫藏诲盗。”
《史记·货殖列传》:“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漫藏诲盗。”
《左传·宣公十五年》:“漫藏诲盗,冶容诲淫。”
漫藏诲盗成语接龙
漫藏诲盗字义分解
诲
1.(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2.同本义。
3.教导的话。
藏
1.(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储积,收藏。
3.隐匿。
1.收藏财物的府库。
2.内脏
3.臟是后起的分别字,以别于“宝藏”的“藏”。
4.佛教或道教的经典的总称。
5.宝藏。
6.藏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
盗
1.(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同本义。
3.抢掠劫持。
4.私通。
5.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6.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漫
1.(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2.同本义。
3.充满;遍,周遍。
4.隔。
5.污;玷污。
6.放纵;散漫;不受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