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其辞的意思
基本定义
“含糊其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模糊不清,含义不明确。它通常指在表达观点时不直接、不清晰,造成听者无法准确理解其意思。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是由于对话者不想揭露真实意思,或是故意避免明确回答某个问题。
成语来源
“含糊其辞”最早见于《左传》,其原文为“含糊其辞,抑或是言。”意思是指说话模糊,无法让人明白。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对于语言的审慎和讲究有关,常用于政治、外交等场合,以避免直接冲突或承诺。
使用场景
“含糊其辞”常用于以下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关键时刻不愿直接表态的情形。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敏感话题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不愿意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 演讲: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使用含糊的语言来回避敏感问题。
示例句子
- 在谈判中,他总是含糊其辞,让人无法判断他的真实意图。
- 面对记者的提问,发言人含糊其辞,令人感到不安。
- 他的回答含糊其辞,似乎在故意掩盖什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模棱两可(指言辞不清,态度不明);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
- 反义成语:直言不讳(指说话坦率,不掩饰真实想法);一针见血(指说话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语言的含蓄和模糊常常被视为一种智慧,尤其在面临复杂的社会关系时。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含糊其辞可能被视为不诚实或缺乏透明度,因此在商业和公共交流中,直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与联想
“含糊其辞”通常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着不诚实、逃避或不负责任。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引发不信任和怀疑,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个人应用
在一次工作会议中,某位同事在讨论项目进展时含糊其辞,导致大家对项目的未来方向产生了误解。通过这个经历,我意识到清晰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团队协作中。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人际关系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言语如烟雾,含糊其辞, 心中秘密难言,情感无处寄。 何时才能坦白,解开心结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beat around the bush”来表达类似的意思,都是指不直接表达想法,而是拐弯抹角。这个表达同样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说话者不愿意或不能直面问题。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含糊其辞”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沟通中,清晰和直接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理解,减少误解,而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专业场合,保持透明和诚实都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来源: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来源:-- 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上疏,请罢团练,帝不悦,曰:‘卿等皆言团练无用,然朕观其颇有成效,何故含糊其辞?’国藩曰:‘臣非含糊,实以团练耗财扰民,不可不罢。’”
《明史·海瑞传》:“海瑞上疏,言时政之弊,帝怒,下瑞狱。或谓瑞曰:‘子言过激,帝怒,何不稍含糊其辞?’瑞曰:‘吾言直,宁死不屈。’”
《宋史·岳飞传》:“秦桧曰:‘岳飞拥兵自重,欲反朝廷,故杀之。’上曰:‘飞忠义,岂有反心?卿等含糊其辞,莫非有私乎?’”
《资治通鉴·汉纪》:“上曰:‘卿等皆言王莽篡汉,然莽自谓摄皇帝事,未尝自立,何谓篡乎?’对曰:‘莽虽未自立,然其心已篡,含糊其辞,以欺天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汉王闻之,大喜,曰:‘项羽含糊其辞,非真欲死也。’”
例句:发表时候,为了避免反动政府检查,有的地方故意~,现在把它们弄明确了。
含糊其辞成语接龙
含糊其辞字义分解
辞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糊
1.(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2.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1.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
1.像粥一样的食物
2.欺骗,蒙混,敷衍
含
1.(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同本义。
3.容纳;包含。
4.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1.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其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