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暮改的意思
基本定义
“朝令暮改”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早上的命令,晚上就改动”。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政令或决策频繁更改,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原则、随意改变主意的人或事。
成语来源
“朝令暮改”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其中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曾因朝令的频繁更改而受到批评。该成语反映了政治决策的不稳定性,强调了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时应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政治、商业决策等需要制定明确政策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缺乏原则,给人带来困扰。在日常对话中,常用于批评某人的不坚定或不负责任的态度。
示例句子
- 公司领导的“朝令暮改”让员工们感到无所适从,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 政府的政策如果总是“朝令暮改”,很难赢得人民的信任。
- 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总是“朝令暮改”,让人很难与他合作。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摇摆不定、反复无常,二者都强调了态度或决策的不稳定。
- 反义成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调了一个人或组织在做出决策后所展现出的稳定性和坚持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朝令暮改”反映了人们对领导者决策能力的期待。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策的变动可能更加频繁,但如果缺乏透明度和连贯性,仍会引发公众的不满和信任危机。
情感与联想
“朝令暮改”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无序和混乱的局面,给人一种不安和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情绪在面对频繁变化的决策时尤为明显,往往会影响到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的凝聚力。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中,曾遇到领导频繁改变项目方向的情况,导致团队成员感到迷茫和沮丧。通过使用“朝令暮改”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困惑和无奈,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我的感受。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道: “在那个遥远的王国,国王的命令如同晨曦中的雾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朝令暮改的政策让人民既期待又失望,仿佛那春天的花朵,刚绽放便被寒风摧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比如“flip-flop”,用来形容政策或态度的频繁变化。虽然两者都传达了相似的意思,但“朝令暮改”更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决策的高频率,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语境。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朝令暮改”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在语言表达中保持一致性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更是一种对稳定性和连贯性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来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来源:-- 汉·鼌错《论贵粟疏》
引证:
《明史·食货志一》:“法令数易,民不知所从。”
《宋史·食货志下》:“法令更张,民始不安。”
《后汉书·刘陶传》:“法令屡改,刑罚不一。”
《汉书·食货志上》:“政令数变,则下苦之。”
故事:西汉文帝时期,官僚地主等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很多人破产逃亡,太子家令晁错写《论贵粟疏》上书给皇帝,提出打击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提出政策稳定,不能朝令暮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例句: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
朝令暮改成语接龙
朝令暮改字义分解
朝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zhāo)本义:早晨)。
2.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3.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4.使…朝见。
5.泛指拜见。
6.会聚;召。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同本义。
3.日;天。
4.姓。
暮
1.(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2.同本义。
3.夜晚。
4.喻指年老,衰老。
5.迟;晚。
改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同本义。
3.改正;纠正。
4.重新;再。
5.另行;改任。
6.姓。
令
1.听从
2.名词
3.假设语气词。
1.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3.又。
4.命名。
5.使,让。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