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在旦夕的意思
基本定义
“祸在旦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灾祸在晨夕之间”,引申义为危险或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形容形势非常严峻,危机迫在眉睫。
成语来源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左传》,描述了诸国之间的战争及其带来的危机。在《左传·昭公十年》中提到“今之祸在旦夕”,强调了当时局势的紧迫感,反映出历史上战乱频繁、局势动荡的背景。
使用场景
“祸在旦夕”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描绘战争、动乱等背景下的紧张气氛。
- 日常对话:用来提醒朋友或家人注意潜在的危险。
- 演讲:强调某种情况的紧迫性,警示听众。
示例句子
- 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大家都感到“祸在旦夕”,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准备。
- 他担心公司的财务状况,觉得“祸在旦夕”,随时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
- 经过调查,发现环境污染的情况严重,环保专家警告,生态灾难“祸在旦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危在旦夕:强调危机即将来临,形势非常危险。
- 岌岌可危:形容处于危险的边缘。
反义成语:
- 安然无恙:形容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平安无事。
- 风平浪静:形容环境平和,没有风险或动荡。
文化与社会背景
“祸在旦夕”在文化中往往反映了对不确定性的深刻理解。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许多人生活在对明天的恐惧中。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更加稳定,但在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时,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保持警觉。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可能引发一种紧迫感和不安,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应对突发的危机。在个人生活中,听到这个成语时,往往会想起曾经历过的紧张时刻,激发对安全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面临项目的重大失误,团队内部气氛紧张,大家都感到“祸在旦夕”。我提醒大家要尽快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转,这种紧迫感促使我们加快了进度,最后成功化解了危机。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主角在一个被战争笼罩的城市中生存,他每天都要面对“祸在旦夕”的现实。某天,他遇到了一个流浪汉,流浪汉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就是在危机中寻找希望。”这个哲理在故事中成为了主角成长的重要转折点。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disaster is looming”,用于形容即将到来的危险或灾难。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出对突发事件的警示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祸在旦夕”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警惕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至关重要。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积极应对。
来源: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
来源:-- 唐·段成式《诺皋记·长须国》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祸在旦夕,不可不备。”
《后汉书·袁绍传》:“祸在旦夕,不可不虑。”
《汉书·王莽传》:“祸在旦夕,不可不防。”
《史记·项羽本纪》:“祸在旦夕,不可不戒。”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祸在旦夕,不可不惧。”
例句:倘是认真办起来,你老是跑不掉,拖下去家破人亡,~。
祸在旦夕成语接龙
祸在旦夕字义分解
祸
1.(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2.同本义。
3.罪。
4.灾荒之处。
5.作祸;加害。
6.遭难;受害。
旦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同本义。
3.早晨。
4.天,日;某日。
5.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夕
1.(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同本义。
3.夜。
4.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5.晚潮。
6.傍晚朝见君主。
在
1.(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同本义。
3.居于,处于。
4.在于;决定于。
5.省视;观察。
6.存问,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