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yánzhuàng

不堪言状

拼音kānyánzhuàng

繁体不堪言狀

用法"作谓语、补语;用于不好的状况等"

近义词不可言状不可言喻不可名状

不堪言状的意思

不堪言状

基本定义

不堪言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用来形容某种情景、状态或感受非常严重、痛苦或难以言表。其基本含义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状态或情感”。

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红楼梦》中,书中描述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境遇,强调了情感的深邃与难以表达。成语的构成中,“不堪”指的是承受不住、忍受不了,而“言状”则是指用语言来描述,结合起来表达了某种情感或情况之严重。

使用场景

“不堪言状”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在描写人物内心痛苦、悲伤或极度困扰时。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过于复杂或难以表达的感受。例如,谈及某些极端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或自然灾害时,都可以使用这一成语。它在演讲或写作中也能有效传达深层次的情感。

示例句子

  1. 经过一夜的暴风雨,村庄的惨状真是不堪言状,居民们的心情也如同这天色般阴暗。
  2. 这位母亲在失去孩子后,心中的痛苦是不堪言状的,任何语言都无法慰藉她的悲伤。
  3. 在经历了这场重大事故后,他的内心感受是如此不堪言状,难以与人分享。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无以言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强调难以形容的状态。
    • 难以启齿:形容某些话难以说出口,通常涉及尴尬或痛苦的情感。
  • 反义成语

    • 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不堪言状”形成鲜明对比。
    • 言之凿凿:形容说话非常确切、明确,与难以表达的状态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表达复杂的情感常常受到重视,“不堪言状”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极端困境或内心挣扎时的无奈。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更注重心理健康,但面对某些情感仍然会感到难以启齿,这一成语的使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使用“不堪言状”时,常会引发对痛苦、无奈或悲伤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无法言说的深刻情感,激发出一种共鸣和理解。这样的表达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更是情感的共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那种心情确实是“不堪言状”。在与朋友谈论时,我也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内心的复杂感受,使用这个成语能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绪。

创造性使用

试想一首诗:

夜雨潇潇,心事重重,
思念如潮,不堪言状。
月色冷清,孤影相随,
唯有泪水,诉说无声。

这首诗通过“不堪言状”表达了思念的深切与无奈。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eyond words”,同样用于形容某种情感或情况的严重性和难以描述性。尽管各文化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面对无法言表的情感,通常都会有类似的共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堪言状”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的力量和局限。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面对复杂情感时,有了更深的反思和理解。在语言学中,它的存在提醒着我,某些情感是超越语言的,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与分享。

来源: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来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

引证

《汉书·王莽传》:“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其惨状不堪言状。”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至于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女鬼聂小倩之惨状,心中不忍,遂将其骨灰安葬,小倩感激涕零,曰:‘君之恩德,小倩不堪言状。’”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那黛玉的魂魄,早已随风而去,只剩下一具空壳,宝玉见了,更是不堪言状。”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例句唐山地震真是~。

不堪言状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读音(zhuàng), 犬部,共7画

1.(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3.情形;状况。

4.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5.诉状。

6.书信。

读音(kān), 土部,共12画

1.(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2.同本义。

3.指天道。

4.勉强承受。

5.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6.《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不堪言状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