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自重的意思
基本定义
“束身自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身体束缚住,自己要重视自己”。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自重,注意自身的言行和形象,通常用于劝诫他人要有自律和自我约束。
成语来源
“束身自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常与儒家思想有关。在古代,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文人雅士常常提到要“自重”,以维护个人的名声和社会形象。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那些廉洁自守的士人。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劝告朋友在某些场合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商业或政治领域。
示例句子
- 他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始终能束身自重,保持了自己的原则。
- 学生们在校园里应该束身自重,树立良好的形象。
-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束身自重,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自律自省:强调自我反思和约束。
- 守身如玉:比喻保持清白和贞洁。
反义成语:
- 放纵自我:指不加约束、随意行事。
- 不知羞耻:形容缺乏自重和羞耻感。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自我约束和自重被视为一种美德。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快速,但“束身自重”仍然适用于个人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它在社交媒体普及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网络行为的影响力往往更为广泛。
情感与联想
“束身自重”让我联想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自律。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个成语在我看来,传达了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期间,有一次班级聚会,我看到一些同学在公共场合失去了自我约束。我提醒他们要“束身自重”,保持良好的形象。经过我的劝说,大家都意识到言行举止的重要性,聚会气氛也变得更加积极。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写道:
月明点滴人影瘦,
束身自重好自修。
一声清叹何所惧,
心中自有千秋愁。
通过这些字句,表达了在复杂环境中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elf-discipline”或“self-respect”。虽然它们在具体文化背景下的内涵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个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尊重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束身自重”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在语言学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情感和观点,也丰富了我的文化视野。
来源: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来源:-- 《后汉书·卓茂传》
引证: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及王世充攻密于洛口,征说密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不过旬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也。’颋曰:‘老生常谈耳。’征不谢而去。”
《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八》:“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二十三年,大考二等,擢侍讲,转侍读,历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旋调吏部,历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咸丰二年,丁母忧,会粤匪犯长沙,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募勇成军,号湘军。”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官南京吏部尚书。守仁生而有异质,年十一,侍父官京师,过金山寺,赋诗,一座皆惊。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刘瑾窃政,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转鸿胪寺卿。”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吕祖谦,字伯恭,婺州金华人。六世祖蒙正,相太宗。高祖夷简,相仁宗。曾祖公弼,枢密副使。祖好问,户部侍郎。父大器,朝散大夫。祖谦幼警敏,及长,温恭有度,读书能识大义,不为章句所拘。尝谓学者曰:‘为学当以立志为先,志不立则无以成学。’又曰:‘为学当以穷理为要,理不穷则无以知其所以然。’又曰:‘为学当以笃行为本,行不笃则无以成其德。’其论学如此。”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故人服其廉,而子孙亦以此显名于世。”
束身自重成语接龙
束身自重字义分解
重
1.(字源见“重”zhòng)。
2.重复,重叠。
3.双,成对。
4.多。
5.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6.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1.(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同本义。
3.指音强。
4.大。
5.庄重,慎重。
6.重要;紧要。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自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束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