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自好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束身自好”的字面意思是“束缚自己的身体,保持自我洁净”。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约束自己,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不随波逐流,体现出一种独立的精神和对自身道德标准的坚守。
成语来源
“束身自好”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君子束身自好,小人之德行。”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尚。历史上,这一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尤其在儒家文化中,个人品德被视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束身自好”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描绘人物的品德修养,如古代小说中描述士人的高尚情操。
- 日常对话:当朋友在面临诱惑时,鼓励他们保持自我,选择正确的道路。
- 演讲:在演讲中提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激励听众追求内心的善良与真诚。
示例句子
-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束身自好,不被利益所驱动。
- 她总是束身自好,不愿意参与那些不道德的交易。
- 他在生活中坚持束身自好的原则,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 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中,能够束身自好的人实属不易。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自律自省:强调自我约束和反省。
- 保持清白:指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良好形象。
- 反义成语:
- 沉湎享乐:指沉迷于享乐,缺乏自我约束。
- 随波逐流:指随意跟随他人的行为,没有自己的原则。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个人的道德修养被高度重视。“束身自好”反映了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强调个体的道德选择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束身自好”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的可能是坚持原则、追求理想的形象。这种坚守不仅是对自我的要求,也是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促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选择的困境:一位朋友邀请我参与一项看似有利可图但道德上存疑的项目。最终,我选择了束身自好,拒绝了这个邀请,保持了自己的原则和良知。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诗歌中,我写道:
“浮华世界如梦幻,
束身自好守清欢。
心中有道常自省,
不随尘世任风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hold oneself to a high standard”或“to maintain one's integrity”来对应“束身自好”。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个人道德和自我约束的价值,但在文化背景和社会期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束身自好”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坚守个人原则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性。这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来源: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来源:-- 《后汉书·卓茂传》
引证:
《明史·隐逸传·沈周》:“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文,善书画,尤长于山水。平生好游,所至山川,皆有题咏。家贫,不事生产,惟以笔墨自娱。”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遂自投汨罗以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束身自好,小人束身自恶。”
例句:次即~,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
束身自好成语接龙
束身自好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自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束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
好
1.(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指女子貌美。
3.善,优良,良好。
4.交好;友爱。
5.完成;完毕。
6.便于;宜于。
1.喜好;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