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意思
基本定义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刚刚走出茅草搭成的小屋”,引申为刚刚踏入社会或某个领域,形容人经验不足,初出茅庐,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内刚开始工作或学习,缺乏经验和阅历。
成语来源
“初出茅庐”源自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在出征之前,曾在茅庐中隐居,后来被刘备请出,成为蜀汉的重要谋臣。这个成语强调了他在刚出茅庐时的青涩与生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诸葛亮逐渐成长为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初入职场或某个行业时的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新人或学生;在演讲中,常用于激励年轻人,要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尽管起初可能会面临困难和不适应。
示例句子
- 小张刚毕业,初出茅庐,对职场的规则还不太熟悉。
-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他的作品虽然稚嫩,但充满了激情。
- 虽然她初出茅庐,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初生之犊”:形容年轻人初入社会,经验不足。
- “一窍不通”:形容对某事毫无了解。
-
反义成语:
- “老练精明”:形容一个人经验丰富,处事成熟。
- “游刃有余”:形容一个人在某方面非常熟练,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同义成语强调的是缺乏经验的状态,而反义成语则强调经验丰富的对比,体现出成长的过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初出茅庐”这个成语的意义尤为重要。它提醒我们,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时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但这也是成长的机会。同时,它也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才的期待和包容,鼓励他们在职场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情感与联想
“初出茅庐”让我联想到许多年轻人踏入社会时的忐忑与期待。它带给我一种温暖的情感,因为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都是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个成语在表达对年轻人的理解和支持时,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曾经也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进入实习岗位时,面对复杂的工作流程感到无所适从。然而,在同事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逐渐适应了环境,并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所传达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成长的机会。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李初出茅庐,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走进了那座高大的写字楼。她心中虽有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每一个新同事的微笑,都是对她的鼓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她的心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newbie”或“greenhor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新手或新来者。这些词语同样强调了缺乏经验的状态,但在文化背景下,可能没有“初出茅庐”那么深厚的历史和文学内涵。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初出茅庐”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成长与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富有表现力,也在社会交往中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初入新领域的人,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成语,丰富我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来源: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来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引证:
《清史稿·郑成功传》:“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崇祯初,芝龙乃降于巡抚沈犹龙,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及有功于粤,累擢至总兵。成功,芝龙与日本妇人所生也。成功年七岁,自日本归,事其叔鸿逵。鸿逵奇之,因呼之曰‘大木’。及长,好读书,有文武才,能得士心。隆武在福州,成功入谒,帝奇之,抚其背曰:‘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拜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自是,中外称为‘国姓爷’。”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故事: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在河南南阳的诸葛亮作军师。曹操派大将夏侯淳领兵十万进军新野,诸葛亮派关羽、张飞领兵埋伏在博望坡一带,叫赵云、刘备引兵诱敌。夏侯淳中诸葛亮的火攻围剿计大败而逃,诸葛亮取得首场胜利
例句:那傻小子是“~”,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初出茅庐成语接龙
初出茅庐字义分解
茅
1.(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2.同本义。
3.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
4.姓。
庐
1.(形声。从广(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2.同本义。
3.亦泛指简陋居室。
4.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5.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6.古州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初
1.(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同本义。
3.本原。
4.往昔;当初。
5.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6.全;本来就。
出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