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g

喜怒不形于色

拼音xìng

繁体喜怒不形於色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喜愠不形于色

反义词喜见于色喜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来源: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喜怒不形于色,尤善谈论,能属文,初渡江,颇以简傲为高。”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喜怒不形于色,好交英俊,然内忌,不畜名马。”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喜怒不形于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喜怒不形于色,故能得士。”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喜怒不形于色,知者之常也。”

例句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

喜怒不形于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nù), 心部,共9画

1.(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同本义。

3.又。

4.谴责。

5.奋起;奋发。

6.激怒。

读音(xíng), 彡部,共7画

1.同本义。

2.形体,实体。

3.容色,容貌。

4.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5.情势,形势。

6.模型。

读音(xǐ), 口部,共12画

1.(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2.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3.容易。

4.喜爱;爱好。

5.妇女怀孕。

6.喜事。

读音(yú), 二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