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亢不卑的意思
不亢不卑
基本定义
“不亢不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骄傲也不卑贱”,形容一个人态度中正、处事不偏激,既不高傲也不卑微。它强调一种中庸的态度,表达出一种自信而谦逊的处事方式。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论语》中的一段话,意在表达孔子对待他人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哲学。这种态度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所推崇的中庸之道。
使用场景
“不亢不卑”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 文学作品: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提到君子应有的态度,常常使用此成语来形容人物的性格。
- 日常对话:人们在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时,常用其来表达应保持的态度。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讲者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自信和谦虚并重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他始终保持着不亢不卑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 她在会议上发言,不亢不卑,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
- 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始终保持不亢不卑的风范,以便更好地带领团队。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中庸:指一种不偏激、适度的态度。
- 持平: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
反义成语:
- 骄傲自满:形容过分自信和自负。
- 低声下气:形容过于谦卑,失去自我尊严。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不亢不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处世哲学,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人们应保持谦逊和自信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态度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职场中,能够帮助个人赢得同事和上级的认可。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带有一种中正、和谐的情感色彩。在个人表达中,我常常把它与自信、理智以及对他人的尊重联系在一起。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大家的意见有所不同,但我始终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最终达成了共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该成语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在风雨中前行,
不亢不卑的心灵。
云开日出时分,
自信与谦逊并存。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不亢不卑”的表达可以是“humble yet confident”,强调谦逊和自信的结合。不同文化对待自我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对中庸态度的推崇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亢不卑”的学,我认识到这种态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还能提升我的自我修养,增强自信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来源: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来源:--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
引证: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不亢不卑。”
《汉书·王莽传上》:“莽为人不亢不卑,内明外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虞卿曰:‘然。君子不亢不卑,小人则不然。’”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杜预注:“不以言举人,不亢也;不以人废言,不卑也。”
《论语·颜渊》:“君子不器。”朱熹注:“不器,谓不亢不卑,无所不备。”
故事: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百般刁难他,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然后说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
例句:他这远愁近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不亢不卑成语接龙
不亢不卑字义分解
卑
1.(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地位低微。
3.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4.衰微,衰弱。
5.素质低下。
6.谦恭。
亢
1.(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 ①(gāng)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2.高。
3.刚强。
4.自高,无所屈。
5.星名,亢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二宿。
6.极,达到最高的境界。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