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悲秋的意思
基本定义
“伤春悲秋”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伤感春天、悲伤秋天”。它形容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尤其是春天的离去和秋天的到来所带来的忧伤情绪。引申义上,它可以表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常常伴随着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成语来源
“伤春悲秋”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表达了文人墨客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对人生的哲思。
使用场景
“伤春悲秋”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可以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怀念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例如在谈论过去的美好时光时,也可能在演讲或文章中用于引入对人生哲理的讨论。
示例句子
- 春天的花朵虽美,但我总是“伤春悲秋”,无奈它终究会凋谢。
- 在这个秋天的黄昏,我不禁感到“伤春悲秋”,仿佛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提醒我珍惜当下。
- 每当看到落叶,我便“伤春悲秋”,心中难免涌起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伤感:泛指对某种情感或情景的伤心感受。
- 怅然若失:形容失去后感到惆怅和不安。
反义成语:
- 乐观开朗:表示对生活持积极态度,反映出一种乐于接受变化的心态。
- 春风得意:形容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期待,与“伤春悲秋”的悲伤情感截然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文化中,春秋季节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希望,而秋天则意味着成熟和结束。“伤春悲秋”不仅反映了自然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仍然存在,尤其在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时。
情感与联想
“伤春悲秋”常常引发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如对青春的怀念、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等。它不仅仅是对季节的感伤,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秋天来临,总会让我想起大学时光,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此时我常用“伤春悲秋”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提醒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写道:
春去秋来情难舍,
花落叶飞思绪牵。
伤春悲秋心自知,
岁月如歌任流年。
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伤春悲秋”融入到诗歌中,展现其情感的深度。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Time flies”或“Carpe Diem”(抓住今天)等词语体现,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当下的珍惜。然而与“伤春悲秋”相比,西方表达常常更注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伤春悲秋”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力量。这个成语不仅能传达一种情感,更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在学和表达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这样的成语,能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来源:绮靡浓艳,伤春悲秋,至于‘春蚕到死’、‘蜡烛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爱河而干欲火。
来源:-- 清·钱谦益《李义山诗笺注》序
引证: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伤春悲秋,情深意重。”
《唐诗三百首·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伤春悲秋,忧国忧民。”
《文选·潘岳·秋兴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伤春悲秋,感物之情。”
《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伤春悲秋,心之忧矣。”
《红楼梦》第五回:“黛玉伤春悲秋,泪痕点点。”
伤春悲秋成语接龙
伤春悲秋字义分解
秋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同本义。
3.秋季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4.年。
5.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6.悲愁。
春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2.同本义。
3.男女情欲。
4.泛指一年。
悲
1.(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同本义。
3.悲哀。
4.悲壮;悲凉。
5.悲愤。
6.眷念;怅望。
伤
1.(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同本义。
3.丧事;丧祭。
4.损失。
5.受伤的人。
6.损伤;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