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俎折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樽俎折冲”字面意思是“用酒杯和砧板进行折冲”,其中“樽”指酒杯,“俎”指砧板,“折冲”意指在战争或议论中进行辩论和斗争。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辞辩来解决争端,或比喻在谈判中进行激烈的交锋,通常用于形容在政治、军事或外交等领域的斗智斗勇。
成语来源
“樽俎折冲”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列传》,文中描述了赵胜在与敌对势力谈判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与对方进行周旋,充分体现了用巧妙的言辞解决冲突的智慧。这一成语的背景与**古代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的外交策略和智谋。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军事、商业谈判等场合,强调在面对冲突和对立时,运用智慧和策略进行应对。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博弈。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善于用言辞处理矛盾。
示例句子
- 在这次商业谈判中,他展现了“樽俎折冲”的才能,成功说服了对方妥协。
- 政治家们在辩论会上如同“樽俎折冲”,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 这场外交谈判充满了“樽俎折冲”的智慧,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智勇双全:形容既有智慧又有勇气的人。
- 口舌之争:指用口舌进行的争论。
反义成语:
- 一言不发:形容沉默不语,完全不参与争论。
- 和气生财:强调和气待人,避免争斗。
同义成语与“樽俎折冲”均体现了在冲突中运用智慧的特点,而反义成语则强调回避争斗和冲突。
文化与社会背景
“樽俎折冲”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在古代,政治斗争常常伴随着权谋和策略的运用,这一成语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在商务谈判、国际关系等领域,该成语依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情感与联想
“樽俎折冲”让我联想到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巧妙的言辞和灵活的应对往往能化解危机。这种联想提醒我在交流中注重沟通技巧,尤其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机智。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时期,参与学生会的活动时,经常需要与不同社团进行协调。有一次,我们在组织活动时,与另一社团发生了意见分歧。通过“樽俎折冲”的方式,利用沟通和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顺利举办了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价值。
创造性使用
在一片争吵声中,双方如同“樽俎折冲”,言辞间的火花四溅。突然,一位**出面,温和地说:“让我们坐下来,慢慢谈。”这句话如同一缕春风,瞬间化解了紧张的气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negotiate”或“to engage in verbal sparring”,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在冲突中通过谈判或言辞进行斗争的智慧。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是一致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樽俎折冲”的分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复杂社会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无论在学*、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学会用智慧与人沟通,都将有助于解决问题,推动交流。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维上更加灵活。
来源: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曹操曰:‘吾闻之,樽俎之间,不以兵戎相见。’”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之,樽俎之间,不以兵戎相见。’”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吾闻之,樽俎之间,不以兵戎相见。’”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樽俎之间,不以兵戎相见。’”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侯使荀息请师于秦,秦伯使公子絷如晋,晋侯享之,公子絷辞曰:‘臣闻之,樽俎之间,不以兵戎相见。’”
例句:今吾国以存亡关系而不签字,各国当能见谅,必可留作悬案,为他日~之馀地。
樽俎折冲字义分解
樽
1.(形声。从木,尊声。本作“尊”。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同本义。
2.往酒器里倒酒。
3.抑止。
折
1.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1.倒过来倒过去。
1.(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同本义。
3.引申为曲折;弯。
4.反转;改变方向。
5.屈服;折服。
6.挫伤,挫折。
冲
1.(形声。从水,中声。本义:向上涌流)。
2.同本义。
3.直上。
4.空虚。
5.平和;谦虚。
6.幼小。
俎
1.(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同本义。
3.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