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兵弃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曳兵弃甲”的字面意思是“拖着武器,丢掉盔甲”,引申义为在战争或战斗中因遭遇失败而逃跑,放弃武器和盔甲。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失败时,选择放弃抵抗,迅速撤退。
成语来源
“曳兵弃甲”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传》。该文中描述了赵胜在战斗失败后,急忙逃走,丢下了自己的武器和盔甲,形象地反映了战场上的惨烈和无奈。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在面对敌人强大压力时,士兵的恐惧和无助。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竞争、斗争等情境下的失败和逃避,适合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 文学作品:用于描写人物在逆境中无奈的选择。
- 日常对话:形容在工作、学*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消极态度。
- 演讲:可以用来警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勇于面对,而不是选择退缩。
示例句子
- 在这场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许多小企业最终选择了曳兵弃甲,退出了市场。
- 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他感到无能为力,决定曳兵弃甲,暂时放下所有的负担。
- 在战场上,许多士兵在敌军的强大攻势下,不得不曳兵弃甲,逃回了安全地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落荒而逃”:指在危险或困境中匆忙逃跑,强调逃跑的狼狈。
- “弃甲投降”:指放弃武器,表示投降,强调放弃抵抗的意思。
-
反义成语:
- “勇往直前”:指毫不畏惧,勇敢向前,强调坚定的态度和行动。
- “斗志昂扬”:指士气高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强调面对困难的决心。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军事行为常常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曳兵弃甲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士在失败后被迫逃避的无奈和悲壮。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们面对失败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仍然存在。它提醒人们在逆境中应保持勇气,而不是选择逃避。
情感与联想
“曳兵弃甲”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复杂的,既有对失败的无奈和失落,也有对勇气和坚持的思考。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选择退缩的人,反映出一种人性的脆弱和挣扎。同时,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勇敢面对,而不是轻言放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重要的考试中,由于准备不足,我感到十分紧张和无助,几乎想要放弃。这让我想到了“曳兵弃甲”,最终我选择了调整心态,努力去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写作中,我尝试将“曳兵弃甲”融入到一首诗中:
硝烟散尽战场冷,
英雄无畏逐梦行。
然若此时曳兵弃,
何以复兴壮志生?
这首诗通过对比勇敢与逃避,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选择和后果。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retreat”或“take fligh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词汇往往侧重于逃跑或撤退的动作,而不一定包含放弃抵抗的情感。每个文化中对于失败和逃避的态度不尽相同,因此在翻译和表达时需要注意语境的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曳兵弃甲”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保持勇气,勇敢面对困难。对于语言学者而言,了解成语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精髓。
来源: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来源:-- 陈毅《过汾河平原》诗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曹操败,曳兵弃甲。”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败,曳兵弃甲。”
《汉书·王莽传下》:“莽兵大溃,曳兵弃甲。”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引兵东归,曳兵弃甲。”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师败绩,曳兵弃甲。”
曳兵弃甲成语接龙
曳兵弃甲字义分解
甲
1.(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同本义。
3.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4.武器。
5.披甲的人,即甲士。
6.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曳
1.(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2.同本义。
3.穿着。
4.率领。
5.困顿,精力衰竭。
弃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同本义。
3.废,废除。
4.忘记。
5.离开。
兵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