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èrrì,mínèrwáng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拼音tiānèrmínèrwáng

繁体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等"

近义词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的意思

天上不能同时有两个太阳,老百姓不能同时有两个君主。比喻事物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常比喻一国不能有两个国君。

来源: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可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来源:-- 《孟子·万章上》

引证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天下之事,当由一人。”

《汉书·王莽传上》:“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史记·高祖本纪》:“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地有余而民不足,以一治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礼记·曲礼上》:“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例句古人说:~。你为什么定要和我对抗?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áng,wàng), 王部,共4画

1.(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2.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3.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4.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5.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6.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1.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2.作皇帝,称王。

3.胜过。

读音(mín), 氏部,共5画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tiān), 大部,共4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读音(èr), 二部,共2画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3.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