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来源: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来源:--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
引证: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后汉书·班彪传》:“彪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资治通鉴·汉纪》:“上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书·萧何传》:“上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故事:秦朝末年,韩信投奔项羽,不得志改投刘邦未被重用就愤而出走,萧何得知后,月下追回韩信。刘邦封他为齐王,但担心他谋反,将韩信贬为淮阴侯,收回兵权。刘邦亲自征讨陈豨,吕后请萧何用计将韩信诓入未央宫杀害
例句:~,某心上至今不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接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字义分解
败
1.(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同本义。
3.又。
4.损害;损伤。
5.失败;战败。
6.打败。使…战败。
萧
1.(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
2.同本义。
3.古国名 。春秋时宋的附庸,灭于楚。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4.县名 。在安徽省北端,东邻江苏省,西接河南省。秦置县。
5.
6.萧条,冷落;荒凉。
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何
1.什么。
2.怎么样。
3.哪里,什么地方。
4.谁。
5.哪样,哪点。
6.问,盘问,诘问。
1.(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也
1.表示选择,还是。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5.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