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shèngzhìmíng

至圣至明

拼音zhìshèngzhìmíng

繁体至聖至明

用法"作谓语、定语;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至圣至明的意思

基本定义

“至圣至明”是一个汉语成语,由“至圣”和“至明”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最圣洁”和“最明智”,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品德达到极高的境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常用来赞美某种思想或道德的高度。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庸》中的“至圣至明之道”。《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中正平和的道德观念。“至圣至明”在此文中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指的是那些道德和智慧都达到最高境界的圣人。

使用场景

“至圣至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包括: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赞美历史人物或理想的君主。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位领袖或智者时,可以用来形容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
  • 演讲:在强调道德或智慧的重要性时,引用“至圣至明”可增强说服力。

示例句子

  1. 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深邃,被誉为“至圣至明”的代表。
  2. 在我们心中,孔子就是那个至圣至明的智者。
  3. 领导者的决策应当至圣至明,才能赢得民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明察秋毫”:形容观察力非常细致入微,智慧出众。
    • “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 反义成语

    • “愚昧无知”:形容缺乏知识和智慧,与“至圣至明”形成鲜明对比。
    • “昏庸无能”:指人糊涂、无能,正好与至圣至明的智慧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智慧和道德是历代的共识。“至圣至明”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这一成语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对历史圣人的崇拜,也反映了对现代领导者和知识分子的期待。

情感与联想

“至圣至明”常给人一种崇高、敬仰的感觉。它引发的联想多为理想化的智慧与道德,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这种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激励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努力提升自我。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讨论中引用“至圣至明”来形容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他的指导,我们团队成功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智慧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至圣至明”:

万古风华至圣明,
智者引领众生行。
日月星辰皆可见,
殊途同归在此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se and virtuous”。虽然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在西方哲学中,智慧与德行的结合也是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至圣至明”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该成语不仅是对智慧与道德的赞美,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修养,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来源: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来源:--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至圣至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ì), 至部,共6画

1.(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3.来;去。

4.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5.深。

6.得当;恰当。

读音(míng), 日部,共8画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读音(shèng), 土部,共5画

1.(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同本义。

3.聪明;才智胜人。

4.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5.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6.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至圣至明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