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huāngérzǒu

落荒而走

拼音luòhuāngérzǒu

繁体落荒而走

用法"作谓语;指败逃"

近义词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的意思

基本定义:

“落荒而走”是一个形容因害怕或恐慌而仓皇逃跑的成语。字面意思是“从荒野中逃走”,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危险、威胁或不利局面时的惊慌失措。

成语来源:

“落荒而走”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具体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或《汉书》等历史文献中,描述了战乱时期士兵或平民在遭遇敌人入侵时的慌乱逃跑场景。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战争的频繁以及人们在危机时刻的反应密切相关。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绘人们在危急情况下的逃跑行为,适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日常对话和演讲中。例如,在描述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可以说:“面对洪水的威胁,村民们落荒而走,四散逃命。”此外,在某些幽默场景中也可以使用,以夸张的方式描绘轻松的逃跑行为。

示例句子:

  1. 突然听到后面传来的尖叫声,他吓得落荒而走,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包。
  2.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登山者们落荒而走,连装备都来不及带。
  3. 看到敌军的强大阵容,他心生恐惧,最终选择了落荒而走。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仓皇而逃”:形容慌忙逃跑,与“落荒而走”相似。
  • “慌忙逃窜”:也是形容因恐惧而快速逃跑。

反义成语

  • “镇定自若”:形容在危急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与“落荒而走”形成鲜明对比。
  • “迎难而上”:指勇敢面对困难,与逃避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意义。“落荒而走”不仅反映了个人在危机中的本能反应,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勇气与胆怯的评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面临的危机形式有所变化,但这种恐慌的逃避心理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中。

情感与联想:

“落荒而走”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联想到逃避、恐惧和无助。在表达时,这个成语可以引发共鸣,让人联想到自己在面对压力或危机时的感受。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突发的火灾报警,面对突如其来的警报声,我也感到了一种“落荒而走”的冲动,尽管后来发现只是误报。这让我意识到,在危机情况下人的反应往往是本能的,逃避有时是最直接的反应。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落荒而走”:

风卷云涌夜如水,
惊雷一声心欲碎。
面对黑暗无处藏,
落荒而走任心飞。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ee in panic”或“run for one's life”,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逃跑时的恐慌感。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面对危险的本能反应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落荒而走”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体现,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强与他人沟通的深度和情感共鸣。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会更加注重成语的使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来源:--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

例句兽马争持,剑戟并举。未及数合,子牙便走,不进城,落荒而逃。殷洪见子牙~,急忙赶来。

落荒而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ǒu), 走部,共7画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同本义。

3.逃跑。

4.往。奔向某地。

5.泄漏。

6.丧失,失去。

读音(luò,lào,là), 艹部,共12画

1.(形声。从艸,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2.同本义。

3.泛指下落;下坠。

4.掉进。

5.耽误;荒废。

6.衰败。

1.丢了,漏掉

2.忘了拿,没注意取

3.落后

4.没有上,误

1.捞,赚。

1.[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读音(huāng), 艹部,共9画

1.(形声。从丱,巟(huāng)声。本义:荒芜)。

2.同本义。

3.年成不好;凶年;歉收。

4.卷八》。

5.大;广大,无边际。引申为不可信。

6.远;久远。

1.——“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落荒而走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