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ěngzhī

不逞之徒

拼音chěngzhī

繁体不逞之徒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

近义词亡命之徒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的意思

不逞之徒

基本定义

“不逞之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求进取的群体”或“无所作为的人”。其中,“不逞”意为不努力争取或不求上进,“徒”指的是人、群体。整体上,它指的是那些不思进取、混日子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书中提到王莽在施政时,曾提及对待“不逞之徒”的看法,突出其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与警惕。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思进取者的不满。

使用场景

“不逞之徒”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广泛:

  • 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某些贪图安逸、缺乏追求的人物角色。
  • 日常对话:用于形容身边的不思进取、只知道混日子的人。
  • 演讲:在讨论社会风气、道德教育时,常用以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逞之徒终究难以立足。
  2. 他周围都是些不逞之徒,让他感到十分失望。
  3. 政府提倡创业精神,反对不逞之徒的安逸生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无所作为:形容没有任何作为,缺乏进取心。
    • 碌碌无为:指平庸而无所作为的人。
  • 反义成语

    • 奋发向上:形容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 志存高远:指有远大理想和追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进取是受到高度推崇的美德,而“不逞之徒”则代表了对这些美德的反面。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用以警示人们不要安于现状,鼓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情感与联想

提到“不逞之徒”,常会引发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激励人们追求进步,努力工作。这个成语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警醒的情感,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位同学,他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却从不努力去改变现状。每当我想起“不逞之徒”这个成语时,便会想起他,提醒自己要努力进取,而不是停滞不前。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浮云游子意,梦里无所求。
不逞之徒生,何以见青天。

通过这样的表达,体现了对不逞之徒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layabout”或“slack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些词汇的语境和用法可能与“不逞之徒”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指向不思进取的群体。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逞之徒”的学,我深刻认识到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是我在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源: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来源:-- 《左传·襄公十年》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荀彧曰:‘刘备,英雄也,今不击,必为后患。’操曰:‘然则何以处之?’彧曰:‘宜因其未定,急击之。’操曰:‘善。’乃分兵击备。”

《后汉书·袁绍传》:“绍客逄纪谓绍曰:‘夫举大事,非有忠直之士,则不逞之徒,皆可为用。’”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逞之人,其心难测。”

故事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驷派人害死郑僖公,拥立五岁的郑简公,把持朝政,因整顿田地疆界及水渠问题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后来司臣、尉止等率领聚集起来的不逞之徒发动叛乱,杀死子驷、子国及子耳等

例句如有~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

不逞之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ěng), 辶部,共10画

1.(形声。从辵(chuò),呈声。本义:通,通达)。

2.同本义。

3.快意,实现,使称心。

读音(tú), 彳部,共10画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不逞之徒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