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ntiānmàn

谩天谩地

拼音màntiānmàn

繁体謾天謾地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欺骗"

近义词瞒天瞒地

谩天谩地的意思

1. 基本定义:

成语“谩天谩地”字面意思是“对天对地胡言乱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无所顾忌地说一些不实或荒唐的话,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毫无根据,甚至带有挑衅或讽刺的意味。

2. 成语来源:

“谩天谩地”出自《红楼梦》,原文描绘了一个人物在愤怒时口不择言、随意辱骂的情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言语责任的重视,以及对虚假言辞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和社会背景。

3. 使用场景:

“谩天谩地”可用于多种语境,如:

  • 文学作品:用以形容人物在愤怒或不满时的言辞。
  • 日常对话:人们在谈论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时,可能会使用该成语。
  • 演讲:在批评某些言论时,演讲者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言辞的荒唐。

4. 示例句子:

  • 他在会上谩天谩地地攻击对手,毫无事实依据可言。
  • 她常常谩天谩地地抱怨工作,似乎从不考虑事情的真相。
  • 这种谩天谩地的言辞只会让人对你失去信任。

5.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胡言乱语、信口开河、空口无凭。这些成语都强调说话不负责任或没有根据。
  • 反义成语:言之凿凿、言之成理。这些成语强调说话有根据、言之有物的特质。

*.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言辞被视为一种责任,尤其在公共场合。谩天谩地的言辞常常引发争议,也反映出社会对言论的不满与批判。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网络言论的泛滥,该成语有了新的适用场景,警示人们在信息传播中保持理智与负责。

7. 情感与联想:

“谩天谩地”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争吵或辩论中不顾事实而口出狂言的人,常常带来一种无奈和愤怒的情感。它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论。

8.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有人对某个项目提出了很多无根据的批评,我当时就用“谩天谩地”来形容他的发言,提醒大家要以事实为依据,理性讨论。

9.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角色因谩天谩地的言辞而失去朋友,最终意识到言辞的力量与责任,选择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语,展现成长与变化。

10.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alk nonsense”或“speak without thinking”,都强调了说话不负责任的特质。不过,“谩天谩地”更具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体现了**文化对言辞的重视。

11.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谩天谩地”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言辞的力量。在语言学中,保持对言辞的谨慎和负责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表达方式,也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来源: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来源:--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

谩天谩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àn), 讠部,共13画

1.(形声。从言,曼声。本义:瞒哄;欺骗)。

2.同本义。

3.抵赖。

1.毁谤;谩骂。

2.莫,不要。

3.轻慢,对人不尊重。

4.不切实,散漫。

读音(tiān), 大部,共4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谩天谩地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