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xíng

明刑不戮

拼音míngxíng

繁体明刑不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刑罚严明"

明刑不戮的意思

基本定义

“明刑不戮”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明确的刑罚不会致人于死”,它主要用于形容法律明确、公正,惩罚适度,不至于过于严厉。其基本含义是强调对待罪犯时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且在执行上要遵循公正原则,不轻易使用致命的惩罚。

成语来源

“明刑不戮”出自《汉书·刑法志》,该书是汉朝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历史著作。原文为“明刑而不戮,古今之通也”。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对于法律制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刑罚方面,提倡明确的法律条文和适度的惩罚措施,以避免滥杀无辜。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作家常常借用此成语来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表现对公正审判的期望。
  2. 日常对话: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讨论法律问题时,阐明对法律公正性、适度性的重要性。
  3. 演讲:在公共演讲或辩论中,特别是与法律改革或社会正义相关的主题,使用此成语来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在现代社会,法律的确立应当遵循“明刑不戮”的原则,才能让人们对法律有信心。
  2. 只有“明刑不戮”,才能确保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 古代学者提倡“明刑不戮”,以避免因误判而导致的冤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明法:意指法律明确。
  • 公正无私:形容在处理事务时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反义成语

  • 冤屈:指因错误的判断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 以罚代法:指用惩罚代替法律,缺乏法律的明确性和公正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明刑不戮”在**古代的法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出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人权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法治建设的背景下,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了法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使我联想到法律的公正与人性的关怀,它让我意识到法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款,更是对每个人权利的保护。它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激励我关注法治和社会正义。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关于校园规章制度的讨论。当时我引用了“明刑不戮”来强调制定明确的纪律,以避免对学生的不公正惩罚。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同,推动了我们对学校规章的重新审视。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社会正义的诗中,我尝试融入“明刑不戮”:

法治如灯照夜行,
明刑不戮护人心。
公正如风扬帆起,
惩戒有度铸安宁。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被表达为“due process of law”,即法律程序正义,强调法律程序的公正和透明。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法律的公正执行和对人权的尊重。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明刑不戮”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刑罚执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方面。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法律和社会公正时更加深入,提醒我在生活中坚持对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来源: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来源:-- 《商君书·赏刑》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明刑不戮,所以威天下。”

《后汉书·班彪传》:“明刑不戮,以济时艰。”

《汉书·刑法志》:“明刑不戮,以辅礼教。”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治秦,明刑不戮,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明刑不戮,民之福也。”

明刑不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ng), 日部,共8画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读音(lù), 戈部,共15画

1.(形声。本义:斩,杀)。

2.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3.陈尸示众。

4.惩罚。

5.羞辱。

6.(形声。本义:并力,合力)同本义。

读音(xíng), 刂部,共6画

1.同本义。

2.惩罚。

3.形容,形体。

4.法式,典范,榜样。

5.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明刑不戮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